一、 我为什么写《黑金王朝》?
2019年8月,因为朋友的一句提醒,我开始了文学创作,当时我在构思情节时,脑海里第一时间便勾勒出了一个红顶商人的形象,接着再从这个形象出发,想象出了大概的故事情节,于是便开始下笔写作,之所以一开始就想到红顶商人,也更多地是因为小时候深受《大宅门》、《乔家大院》、《白银谷》这些电视剧的影响,以及胡雪岩之类形象的感染,因此从本质上说,这就是一部传统的小说,而我写它,也是为了在爽文流行天下、而传统小说日渐卑微的今天,为传统小说应有的地位输送一点力量,其实在我的眼里,对于那些所谓的爽文,确实不怎么待见,我想它们的流行应该不会很长久,当然,通过写作成就一部名著、甚至就此成名成家也是我的目标,我并不否认这一点,但不管怎么说,一切就这样开始了,具体内容可以参考《我是如何开始写<黑金王朝>的》一文。
二、我想让读者感受到什么?
创作是一件苦事,历经两年多的时间,直到现在,我才算基本完成了《黑金王朝》的撰写,同时也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修改了三遍,这其中的辛酸苦辣,我想只要是小说写作者都很清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我是如何开始写<黑金王朝>的》里同样也有描述,但是,我确实可以负责任地说,我是用全心全力在创作这部作品,这与我追求完美的性格有关,而这也相应地成就了读者的获得感,至少他们可以从阅读中得到以下这些:
(一)精美的文字。虽然说,这个年头,相比较情节,文字可能没那么值钱了,不过我仍然以最细致的态度,去刻画最精美的文字,从这方面来说,我个人觉得,相比较许多文章,尤其是爽文,《黑金王朝》还是具有它明显的优势的,举几个例子来说,比如“的地得”究竟怎么用,比如“吗”和“嘛”究竟怎么用,比如“了”这个字要少用精用,等等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在《我在写<黑金王朝>过程中学习到的一些文字知识》中看到,直到目前为止,我仍然相信,一部好的作品,不能没有好的文字,不规范的遣词造句在文本中的大量出现,是不能被诱人的情节所豁免的,而这一问题,《黑金王朝》几乎是不存在的。
(二)严格的考据。“历史像小说,小说似历史”,这是行距版君对小说的要求,也是我自己的共鸣,我自小喜欢历史,而且因为我的个性比较严谨,因此我更看中正史,至少也不是偏离正史太远的近史,所以我在创作《黑金王朝》的过程中,一直十分注重考据,除了在网上查阅大量资料,我更是通过借阅和购买书籍,去寻找文本中需要的证据,比如说《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史》、《山西晋商大院》、《北京的城墙与城门》等书,都对我的写作提供了帮助,我有理由相信,本书在以明末清初这一历史时期作为背景时,虽然历史事件有所改编,但历史真实没有丧失和偏移,这就会带给读者更多的真实感,而真实感,会让本书更显科学严谨,也更容易成为一部历史小说最珍贵的优点之一。
(三)慢热的情节。我不否认,这是一本慢热的书,一开始,我描写得很细,情节进展有点慢,不过这些也不是文字垃圾,相反,它们还是很有嚼头的,而且这些内容是后续章节的铺垫,但只要你继续阅读下去,就一定会发现小说的情节越来越紧凑、进展越来越迅速,尤其是到了主人公钟三的炭行做大做强、开始走出赵地、走向京城时,情节的发展更快了起来,特别是在第三卷中,对于李迎中的暴乱、边关的兵变、赵郡王的引敌入关、以及最后的宫廷决战,都是丝丝相扣、紧张悬疑,我自己在写作和修改时,也有这样渐入佳境、想往下读的感受,相信大家也会有类似的同感。
(四)正统的道义。既然是历史小说,肯定就会有碰撞、有矛盾、有斗争,同样,在《黑金王朝》中,也存在这样的对决,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利与义的抉择,人究竟应该重利还是应该重义?尤其是在小说中的那个环境中,面对威逼与利诱,究竟还能不能坚守原则和初心?究竟还能不能做到不轻易放弃和退缩?究竟还能不能信守曾经的诺言?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主人公钟三都做了很好的实证,他就是那个在关键时候放弃原则的人,他就是那个心中装满欲望的人,他就是那个违背自己誓言的人,而这些也最终让他越陷越深、不可自拔,同时,在本书之中,诸如镇北打行的郭掌柜,镇东打行的徐掌柜、徐夫人、姚师傅、徐小五,飞龙打行的黄掌柜,以及青龙寨的王英、李勇,百里驿站的郑仕清,还包括钱掌柜、石小七、钟二这些人,都是把忠义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他们与钟三之间的思想行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包括最后的结局也是完全不同(他们虽然身死,但都是为国捐躯,而钟三则是被处死),都在诠释着一点:相比较金银和官帽,道义的正统才是人性最为闪光的一面。
(五)真挚的情感。不像爽文的架构,本书中对男女之情的描写并不多,本书的重点是商道、政道,是大气磅礴的战争和惊险紧张的政斗,但是本书并不因此而缺乏情感,本书中的情感其实非常丰富,包括了兄弟之情、父母子女之情、夫妻之情、战友之情、君臣之情等等,也包括了爱国之情、爱乡之情,尤其是永年炭行几百名炭工伙计杀出京城、杀回阳城那一段,当钱掌柜掘开地面握住石小七的双手时,我自己还是很感动的,还有在故事的最后,钟三的懊悔、皇甫昱的安慰、一家人的抱头痛哭,也让人唏嘘不已,其实,这部书本身确实就是一个悲剧,然而纵观文学小说的历史,悲剧不正是主流嘛!就单说那四大名著,除了《西游记》,又有哪部是喜剧呢?
三、我想在作品中表达什么?
快要写完《黑金王朝》的时候,我便开始思考全书最后的那几句诗,从文本来看,这实在谈不上是诗,也不是什么流行的藏头诗,不过我还是叫它为诗,而且用了“有诗为云”这四个字来作为引子,实际上,这十句诗就是我想表达的东西,我们来逐一看一下这几句诗:
逆时多行善,顺时不会断。这开头的两句,说的是一个人在逆境中要坚持做善事,这样在顺利的时候才不会中断,钟三的例子正好相反,也得到了应有的反证。
好时不忘本,背时有人帮。这两句是说,一个人在顺利的时候不能忘本,这样在遭难时才会有人帮忙,钟三的经历恰恰也反证了这句诗。
得意须谨慎,失意莫消沉。说的是人在得意时,不能忘乎所以,而仍然要自警自省,这样成功才能长久,而在失意的时候,人也不要消沉,因为短暂的失意未必就是坏事,说不定通过努力,很快又能重见曙光。
欲念要减少,平安自有保。这两句很好理解,在文中也曾被多次提及,这其中最系统的阐述就是杨老先生和皇甫昱对钟三的教育,他们让钟三要放下欲念、坚守正道,可是钟三却没有听从老师们的教诲,最终也是自取其祸。
人世无常定,天道有轮回。这两句有点宿命论的意思,但其实是想表明,人的成功,并不一定是永恒的,人不能在得意时,忘记原则、忘记起点、忘记初心,因为天道的轮回时刻都在上演,因此只有发善心、做善事,才能在轮回之中得到果报。
我想,每个人读书的角度不同,感受的东西也肯定不同,但这十句诗确实是全书的核心,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四、本书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我一直认为,历史是厚重的。
当下流行的爽文其实是在使历史轻量化、虚无化,通过穿越、玄幻以及胡编乱造,历史被大幅篡改得面目全非,我曾经在某网站上看到三国的穿越文,简直就是在侮辱历史人物,这一现象不管是对于文学,还是对于历史,都是极不负责任的,都是极其危险的,然而它们却在大行其道。
我阻止不了它们,我可能也改变不了流行的趋势,但我的书是我自己可以驾驭的,我可以让我的书更有质感。
对,我觉得我的书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有质感,或者说,有历史的厚重感。
是的,我在写作本书时,无论是在考据,还是在细节处理方面,都花费了大量心思,比如说县衙的主簿和典史两个官职,在明、清两代就是完全不同的解释,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研究,而不仅仅只是道听途说,或者首条采纳。
再比如说,对历史事件的改写,虽然可以有所杜撰,但基本的事件框架没有变,大的历史趋势没有变,这会让人觉得更加逼真,而不是爽文的那种完全颠覆。
还有就是细节,在对官服、宅邸、街巷、城池、食材、客栈等等方面的描述,也是做到遵循历史,见文字如同见物,另外就是战争的细节,也尽量做到了符合历史,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可以说,读这本书,就是在读那段历史,走进这本书,就是走进了那段岁月,如此之强的代入感,完全可以被拍成电视电影,我相信它会是《新大宅门》、《新乔家大院》、《新白银谷》。
五、本书最打动读者的地方是什么?
如果你读完《黑金王朝》,我想首先会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确实,主人公从贫穷落后的上水村起步,凭借自己的聪慧和意志,历经千辛万苦,打造了富可敌国的黑金王朝,继而又误入歧途,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最终身败名裂、家破人亡,这一过程不能不让人唏嘘。
不过本书还不仅仅只是对一个人、一座商行、一个地方兴衰成败的悲叹,本书着重是通过这些小人物、小事件,去引出整个帝国和朝代的兴衰更替,在这样大浪滔滔的历史洪流之中,不仅仅是钟三、钱掌柜、石小七,也不仅仅是徐掌柜、徐夫人、徐小五,还不仅仅是翁成国、徐进启、马朝晖、赵明山、袁廷宗、周瑾、张小顺,甚至就包括楚氏的二皇一王,以及整个华夏的亿万臣民,也都免不了随之沉浮、随之飘荡。
同时,本书中所描述的轮回观念,也能够激起读者对命运的思考,是的,命运是不可抗拒的,命运又是富有戏剧性的,它时而那么复杂,让人捉摸不透,时而又那么简单,总在不断重复,而这些涉及国家、民族、朝廷的大命运,与万千百姓、家庭的小命运不正是如出一辙的相似嘛!
我觉得这就是本书最打动读者的地方,也就是文本背后这一深层次的人生哲理所带给读者的深入思考。
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切皆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