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带着女儿去文具批发店买笔袋,她又相中一盒自动旋转蜡笔24色标价15元,另有12色的标价10元,女儿选择了24色的。
结账的时候,我让女儿拿给店主看。
“多少钱?”我问女店主。
“蜡笔10元,笔袋6元,10元加6元,一共是16元。”
蜡笔是不是算错了?反正我沾光,也就没吱声,付了钱拉着女儿往外走。
“我想要个塑料袋装上。”女儿挺讲究的。
我又返回去给女儿拿免费的塑料袋。
“你们拿的是24色的蜡笔,应该是15元,你再补2元吧。”女店主向我解释。
“不是10元加6元吗?”
“那个蜡笔是15的,我以为是10元的呢。再补2元吧,不然我们就赔给你们了。”
“我以为是批发价10元呢。”我掏出2元钱给了她。
心有不甘,要不是女儿非要袋子,我怎么会再补2元呢?
但转念一想,如果当初人家算15元,我还少给3元了呢?怎么就不高兴呢?事情总是在对比中显出失落。不就是2元钱吗?多大点事,干嘛心里不好受,心怨女儿?她也没有错呀。
回到家中,女儿发现24色中的蓝色蜡笔断了一截。因女儿平时画画用蓝色较多,我便带女儿回去调换。
我们返回店里,拿出那盒蜡笔,指着蓝色的让店主(还是那女的)看,说打开就是断掉的。
“我们卖过那么多蜡笔,从来没有断过的!分明是你们回家后弄断了又来调换的!”她嘟囔着,极不情愿地给调换了一盒。
我见她虽不高兴可还是给调换了,也就不再申辩,心中不悦:以后再也不在她店里买东西了。
调换的是相同价格的,但款式不太一样,女儿没有相中,我们就在货架上翻找原来同款的,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货架太高,女儿非要我抱着她看看、找找。
“给你们调换了还不行吗?又怎么了??”女店主丢下手中的活儿,很不高兴地走过来,估计是怕我女儿把货架给她弄乱了。
“她想要一模一样的,封面是黄色小熊的。”我解释说。
女店主扒拉了一会儿找到女儿想要的那款黄色小熊蜡笔递给我。
“不好意思,麻烦您了。”我说。
心中的怨莫名地消解了一半,可能是她虽说话不中听可依然肯帮忙的缘故吧。
女儿又买了一盒小彩笔,4元。
我们走了,我可能以后再也不会在她店里买东西了。文具店多的是,同样是花钱,我犯不着来看她的脸色。都市场经济了,为什么有些人的服务态度还那么差劲?如果是我,我能做到顾客即是上帝,无论什么状况都笑语盈盈吗?
闲话家常,有男的说,我们吵架时,我老婆是什么都骂,什么难听骂什么,我听得咬牙切齿,握紧拳头直想揍她。
我想象得到他说的情景,小时候,我们就经常出去看“骂街的”。那泼妇又蹦又跳,嘴里说出来的语言污秽肮脏,非小孩子能理解的,可是我们依然乐此不彼地看热闹,女人激烈地骂,男人激烈地打,越打越骂,越骂越打!当时电视机还没有普及,这是村人常有的娱乐节目之一。打完骂完还是一家人,后来见着人家还是有说有笑的。
我从来不觉得刀子嘴豆腐心是一件值得称颂的事,你心温柔,为何言恶?这种“言行不一”是傻子行为,损人不利己,因言语得罪人是世界上最傻的一类人。人类统治地球向来不是靠恶言骂跑别的动物,而是靠聪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
前几天,我向一位前辈知己抱怨,有的人根本不值得你对他好,我要区别对待周遭的人。前辈劝慰我说,不用区别对待,更成熟一点的态度是看不惯还能容纳,看别人不舒服冷眼看着就好。
对于一些言语,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理会。司马懿始终对诸葛亮的谩骂不予理会,看穿他人用意,保持情绪稳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