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交车站,车门“噗嗤”一声泄了气。
一位年轻的母亲牵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上了车。小女孩扎着两个羊角辫。两条羊角辫像新写的“丫”字,蹦一蹦,墨汁像要滴下来。
小女孩像只活泼的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眼睛里满是好奇和灵动。年轻的母亲气质温柔,眉眼间透着慈爱。她轻声细语地安抚着小女孩,小心翼翼地护着她上了车。
车厢里人不算多,司机后面的座位空着。年轻的母亲把小女孩按进座位,自己则站在她身边,像一位守护天使,寸步不离。尽管后面还有许多空位,她连余光都没给,似乎只关注着自己的孩子,眼神里满是专注和呵护。
我坐在小女孩的后面,静静地观察着那双大眼睛左右放电。小女孩的睫毛扑闪扑闪的,像小刷子挠着空气。圆圆的脸蛋镶嵌着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透着灵动与天真。她扭动着身子,一刻也不肯安静下来,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新奇。
“左拐弯。”公交车的喇叭突然报站,像谁往水里扔了颗石子,打破了车厢里的宁静。这声音似乎也在提醒着司机和乘客们,车要转弯了。
小女孩仰起小脸,眨巴着眼,好奇地问母亲:“妈妈,什么叫左拐弯呀?”
年轻的母亲微微一笑,耐心地解释道:“就是车子要往左边走。”
小女孩又眨巴眨巴着眼,没抓住那条鱼。她瞪着似懂非懂的大眼睛,目光投向母亲,好像在努力探究这个新概念。
母亲察觉到她的困惑,蹲下,把声音压成一条柔软的线:“宝贝,把你的左手举起来。”
小女孩听话地举起左手,五指像刚冒芽的豆苗。眼睛紧紧盯着母亲。
母亲接着说:“车头从左手边过去就是左转弯。”小女孩的左手向车子左边轻轻一甩。
母亲满意地点点头,又说:“车头从右手边过去就是右转弯。你的右手呢?”小女孩迅速举起右手,向右边挥了挥。
突然,小女孩转身,把两条短短的胳膊伸向前排座位的缝隙,像要亲自扳动方向盘。确认车头真的从自己左手边滑过去后,她扑回母亲的怀里,笑出一朵爆米花。
“妈妈,我懂了!”
那一声懂了,轻得像羽毛,却落在母亲的整片湖面上。
母亲的脸上洋溢着温柔的笑容,为小女孩从困惑中解脱出来而欣慰。
看着这一幕,我的心中不禁感慨:这位母亲真是教子有方,用具体的事物引导孩子理解抽象的概念,既简单又有效。孩子在这样的引导下,自然能轻松掌握新知识。
毕竟是小孩子,总有奇思妙想。
我正沉浸在思考中,小女孩撒娇的声音又把我拉回现实:“妈妈,我们玩爱心游戏,好不好?”
年轻的母亲笑着点头:“好呀。”
小女孩眉飞色舞道:“我是大爱心,你是小爱心。”
她伸出小手,用左手大拇指顶着右手大拇指,用左手食指顶着右手食指,比了个大大的爱心,嫩生生的,像刚出炉的面包,放在母亲面前。
母亲也伸出右手,用大拇指和食指捏出了一颗小豆子,轻轻放入小女孩的面包心里。
小女孩兴奋得叽里呱啦地说个不停,仿佛是一串无人能解的密语。虽然没人能听懂,但从她灿烂的笑容中,却听得母亲的眼里泛起了潮汐。
车到下一站,母亲摸摸孩子的头发,像给故事按下了暂停。
她们没有起身。
车门再次合上,车厢晃成一只摇篮。
我隔着一排椅背,听见那颗小爱心在大爱心里,扑通、扑通——
像公交车的心脏,也像所有母亲的心脏。
车子继续左拐弯、右拐弯,而那一颗被小手围成的爱心始终没有松手。
不禁感慨:真正的爱,不仅仅是满足孩子的需求,更是耐心地引导成长,为他们的未来着想。这小小的公交车厢,有幸看到了爱与智慧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