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怎样面对孩子撒谎行为?

做家长的从小就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诚实守信,不撒谎,面对孩子不听话,爱撒谎,有的父母生气时甚至还会打骂,以此教育孩子不再撒谎。那面对孩子撒谎的行为,父母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先让我们想象一下下面的场景:你在厨房做饭,突然听到客厅中传来玻璃破碎的声音,过去后发现客厅凳子倒了,孩子站在破碎的花瓶旁一动不动。这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问孩子“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然后等待孩子开口说话告诉你发生了什么?其实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父母明知道答案是什么,却希望能从孩子口中听到他主动承认错误的话,然后告诉孩子没关系,主动承认错误就好,下次小心;但如果孩子不能主动承认错误,而是选择撒谎,父母的怒气可能一下子就被点燃了。那面对这样的事情,应该怎样做呢?

  当孩子撒谎时,家长要意识到,孩子的思维和成年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有这样一个实验,,研究9岁以下孩子的思维方式:研究人员在一个房间的墙上,放了一个飞镖靶,离靶子很远的地方,画了一条黄线,房间里还放了一个椅子。然后,研究人员把孩子领进房间,给他一把飞镖,告诉他,要站在黄线后面投,投中一个,就给他一块糖。接着,研究人员会和孩子说,自己有事出去一下,但是孩子可以继续投飞镖。孩子们不知道这个房间有摄像头。当研究人员回到房间的时候,发现飞镖基本都插在了靶子上。但实际上,由于黄线离靶子太远,孩子基本上是没法投中的。研究人员会问孩子,有没有越过黄线,超过90%的孩子会回答没有。因此他们撒谎了。

  在研究的第二个阶段,研究人员又找了年龄相同的一群孩子。同样告诉他们不能越过黄线,不同的是,研究人员会告诉孩子:“房间里的椅子其实不是空的,而是有一位隐身公主坐在那里。我能够看到并且和谈交谈,但是你不能。她会告诉我当我离开时,这里发生了什么。”这一次,超过90%的孩子没有越过这条黄线。

  所以,研究表示,当孩子撒谎时,不是什么父母教育失败,而是和孩子的想法有关,他们会说对自己有利的想法。第二次参加试验的孩子,因为相信有人看着自己,因此他们会遵守规则。有时候孩子之所以撒谎,只是想要说出家长想要听的内容,哄家长开心。所以,研究文章建议,从孩子的思维出发,家长最好不要问自己知道答案的问题。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完整表达出来,告诉孩子自己的期望。

  那么面对之前的场景,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可以选择说真话,但想到肯定会受到责骂或惩罚;他也可以选择说谎,或许父母会选择相信他,不用接受惩罚。作为父母,这时你可以直接对孩子说:“因为你玩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你要接受惩罚,拖两个星期的地板。但是如果你道歉并告诉我你现在应该做什么,你只需要拖一周的地板。”这时候,情况就变成孩子必须主动说实话,承认错误才能受到较轻的惩罚。这样一来,家长就可以教会孩子在犯错的时候说实话,等孩子习惯之后,做错事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撒谎了。当然,父母在孩子承认错误的情况下,也要懂得包容孩子,多引导,不要过度的指责和惩罚,让孩子感受到说真话没有那么可怕。

  教育孩子不容易,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助到大家,大家一起加油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