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开始变理性

当我们开始变理性.jpg

2月1日。早晨4:30闹钟响的时候,睡梦中惊醒,因为要赶7点飞机。提前买好了回深的机票,春节假期消失的这么快,有一点猝不及防,仿佛假期刚刚开始,回过头就被宣布余额已经显示不足。

昨天的这个时候,我正在群发给所有的朋友抱怨,说我不想回深。是啊,特别特别不想。想起自己呆坐在电脑面前,困得要死,可是第二天要发布的稿子还没打出一行字的焦虑,发稿子怕行业人士拍砖的担忧。想起在这个城市里,没有一个让我欢喜的人。。。最后,收到大家的统一回复是,别回了,留家!

小明说,你事业爱情不够美满,是因为你不够理性。

在听到这句话之前,我一直认为感性是个褒义词。譬如,某个人感情丰富、情感细腻、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强。而给我上写作课的沪生,他常说写出一段感染人的文字,一个好故事,一定要对对生活敏感。言外之意就是感性一点,再感性一点。

经济学里有一个基础的假设,“理性人"假设。在经济活动中, 每个经济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如消费者追求的是消费过程当中自身满足程度的最大化, 生产厂商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的确,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很多抉择,都是为了让自己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我们称之为愉悦,经济学中叫效用。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对某些问题以经济学的思维的角度来考虑,很多时候可以让你如释重负,不会过于纠结。

譬如我们这个年纪存在的很普遍的问题,工作事业和另一半的选择。之前看过很多调查和讨论节目,说90后是一群很随性的一代。他们出生在一个物质条件极其丰富的时代,没有挨过饿受过冻,所以他们的行为更多关心的是自己的感受。他们一言不合就把老板给炒了,或者背个包就穷游世界去了。其实,这不是90后才有的表现。70,80后任何一个人到了20几岁的年纪都会有的表现,人人都爱自由,都想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做喜欢的工作,看喜欢的书,和喜欢的人呆在一起。只是到了我们这一代因为生活各方面条件日趋完善,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追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

选择一份热爱的事业,我们会考虑很多因素。而所有的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我们对这份工作或事业的满意程度。譬如,工作时间的长短,工作的内容是行政还是网游编程,工作的同事是否和谐相处,薪水的高低程度等等。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份工作不满意,是这份工作带给我们的效用并非最大,所以我们心里还有最优选择。所以,我们会痛苦,会抱怨。如果是这样的话,扪心自问找出影响自己选择工作看中的那些要素,和工作匹配一下,去追求让自己最满意的那份事业,封住自己抱怨的嘴的遗憾的心。

很多时候,在我看来选择一份工作和选择一个爱人或者另一半有诸多相似之处。或许站在理性人的角度,我们应该客观的考虑下身上具有哪些特质的另一半才更适合我们长期一起携手走下去?长相?身高?身材?性格?房车?有共同的爱好?一致的生活观点和态度?....因为我们始终在追逐最大程度的愉悦,所以为什么有些人明明不适合在一起还要念念不忘,跌倒痛了哭了还是不放弃。

有时候觉得自己总在一个恶性循环的坏情绪里兜兜转转,自悲自怜。或许,换个角度,用经济学中理性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会不会更容易幸福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然亦伞阅读 406评论 1 0
  • 如果可以 我想偷回你的心 只是我不知 你的心 是丢在了 最初的乡间小径 还是飘去了 京华烟云的未名湖岸 亦或是丢在...
    般若9阅读 222评论 1 2
  • 梧桐树叶 还未 腐烂 布道者 还未 退到角落 浅吟低唱 是件 轻率的事 正如 讨论一位 流亡诗人 的命运 正如 冬...
    冉子夏阅读 216评论 0 1
  • 十一去闺蜜家度假过节。 我问闺蜜,我离开家前一天就已经开始想家了,是不是很没出息。她说你在乎你的家,挂念她,当然不...
    千子莲阅读 410评论 0 3
  • 就像我所听说的,有一回,被叫作好像来过(如来)的、把生和死都想明白了(大彻大悟)的释迦牟尼老师,在舍卫城的那座奇多...
    馮小鳳阅读 84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