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丘疹(Milia)
上眼睑白色米粒状
唇周、下巴部位白色米粒状
发病原因:粟丘疹俗称“脂肪粒”,好发于面部,本质上是一种起源于表皮或皮肤附属器上皮的良性肿物或潴留性囊肿,为良性的皮肤肿瘤。发病原因多与遗传、外伤有关系。
外观特征:外观呈白色或黄白色丘疹样,表面光滑,似坚实米粒埋于皮内,数量多较密集,无任何痛痒感,用针可排出油脂粒。多发于眼部、唇周,由于粟丘疹相关的皮肤病较多,具体以医生诊断为主,要与多发性脂囊瘤鉴别开来。
处理办法:待粟丘疹“熟了”之后,建议“挑+挤”。如果粟丘疹(上图)在上眼睑中心部位,且>1mm,那就可以采用“挑”的方法,颗粒<1mm最好不要处理。上眼睑中心以外的部位,无论颗粒大小,均可以采用“挤+挑”的方法进行处理,注意消毒(酒精、红霉素等)与术后修复处理(易孚等)。也可以外用阿达帕林和班赛,但是对于眼部刺激较大,可换用果酸处理。
附加解释:粟丘疹的发生与一般眼霜、面霜没什么关系,如果你说换了眼霜或者不擦眼霜后粟丘疹消失了,推测与皮肤代谢或者眼霜基质厚重阻塞油脂排泻有关系。另,洗脸的时候,使用的洁面产品含有磨砂颗粒、毛巾摩擦力度过大,都会在皮肤薄弱区域划成微创口,皮损愈合后会形成“脂肪粒”。
汗管瘤(Syringoma)
下眼睑典型汗管瘤
典型上眼睑、下眼睑汗管瘤
发病原因:汗管瘤是良性的表皮小汗腺导管肿瘤,与汗管堵塞、毛孔堵塞毫无关系,且向小汗腺末端导管分化。汗管瘤多以眼睑型出现,好发于女性,有一定的家族遗传规律,一般女性青春期、妊娠及月经期加重,与内分泌也有一定的关系。
外观特征:外观为1mm~3mm直径的、芝麻粒大小的正常皮色或淡棕色、质地中等的扁平丘疹或半球形丘疹,表面光泽扁平,分散出现无重叠。眼睑型汗管瘤很好鉴别,也有发疹性汗管瘤出现在胸部、腹部等部位,呈对称分布。针清处理挤不出来角栓。
处理办法:汗管瘤要与粟丘疹鉴别开来,一般眼睑部位粟丘疹与汗管瘤同时出现的几率较大,建议外用药物先处理粟丘疹再对付汗管瘤。对付汗管瘤,不要针清,可以使用低能量微针电灼、超脉冲CO2激光(往往能量把握不好)、铒激光处理。
附加解释:汗管瘤块头较大,还是很好判断出来的,几百块钱微针电灼处理之后注意修复伤口一个星期就可以痊愈。万不可当粟丘疹处理针清,挑不出东西的。
扁平疣(Flat Warts)
眼周扁平疣
唇周扁平疣
手背扁平疣
发病原因:扁平疣通常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3、HPV10型引起的,具有家族遗传特征,且在自身有一定的传染性,除非亲密接触或者自身免疫力差一般不会传染。一旦感染扁平疣,病毒不会产生炎症反应、也不会进入血液,会在皮肤表面一直存在。
外观特征:好发于面部和手背,外观看是是扁平头、淡褐色的丘疹,与粟丘疹、汗管瘤还是很好鉴别的。如果一不小心划破扁平疣,会在皮损部位出现呈线状排列的扁平疣。注意,要与脂溢性角化(老年疣)相鉴别开来。
处理办法:千万别挠破,否则会引发自身传染。由于引起扁平疣的是皮表病毒,最简单的就是冷冻处理,当然也可以用激光烧掉。如果外用药物发现局部泛红,表明药效到了,坚持数天即可。为了一劳永逸,还是建议激光处理。
眼部毛周角化
发病原因:毛周角化与家族遗传有一定的关系,表现为毛囊口角化形成微小角栓。
外观特征:我们经常看到的眼侧、鼻梁侧的微粉刺就是毛周角化,颗粒小、分布密集,无异样感。
处理办法:洁面产品一定要温和,避开皂基。轻微的毛周角化建议日常护肤以代谢角质产品为主,如低浓度果酸、水杨酸,辅助做好局部保湿滋润工作;严重的毛周角化则需要坚持涂抹0.1%维A酸霜、20%尿素乳霜、2%水杨酸等,严格做好保湿工作。也可以选择强脉冲光、果酸换肤等医美手段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