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都在努力理解自己并且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这个认同往往受到我们所处的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如果一个家庭非常重视教育和学习,那么他们的孩子很可能会把这个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身份认同中,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或者未来的学者。
类似的,如果一个家庭非常强调家族传统和文化,那么他们的孩子很可能也会把这个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身份认同中,认为自己是一个拥有强烈文化认同的人。
同样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群体可能是由某个特定的文化或者兴趣爱好组成的,这个人很可能会把这个身份认同作为自己的一部分。比如,他可能会认为自己是某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社区的一员,或者是某个特定的爱好群体的一员。
此外,如果你有在国外留学的经历,那么你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或者是一个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
《儿童发展》是美国发展心理学教授桑特洛克的杰作,目前已经出了第15版,是一部儿童发展领域的经典教材。它探讨了儿童发展的性质和研究方法、发展的生物起源和各种理论观点、孕前发展和出生等内容。兼具趣味性和可读性。
本书作者有三位。其中,约翰·W.桑特洛克是美国心理学家,明尼苏达大学博士,曾任教于查尔斯顿大学和佐治亚大学,目前在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教授心理学本科课程。他是《儿童发展》和《发展心理学》期刊编委会成员,研究领域包括父亲监护权、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等。
另一位作者是柯比·迪特尔-德卡德,他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马萨诸塞大学心理和脑科学系教授,研究生计划负责人,研究侧重于生物和环境因素对社会情绪和认知发展的影响。
第三位作者珍妮弗·E. 兰斯福德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杜克大学教授,研究涉及儿童和青少年攻击性和其他行为问题的发展。
接下来,我将重点解读什么是自我理解?儿童的自我理解是如何变化的?以及儿童对他人的理解是如何发展的?
01 什么是自我理解?
自我理解是儿童对自我认知的表征,是自我概念的实质和内核。
当孩子们成长起来,他们通过对自我认知和对自己在世界中的定位的理解来发展一个自我意识。孩子们通过他们生活中扮演的各种角色和关系来获得自我理解。
例如,一个11岁的男孩可能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学生、男孩、他学校橄榄球队的成员、一个家庭成员、一个游戏玩家和一个摇滚音乐的粉丝。同样,一个13岁的女孩可能认识到自己是一名中学生、女孩、啦啦队队长、学生会成员、电影迷等。
虽然自我理解并不囊括一个人的整个身份,但它作为身份形成的一个理性基础非常重要。自我理解是建立在决定孩子们在某种程度上是谁的角色和关系上的,并且这也为孩子们形成自我认知提供了基础。
但是要注意,自我理解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在孩子们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它会发生变化。随着他们学习新事物、经历新经历和发展新关系,他们对自己的理解会不断扩大。
因此,支持孩子们对身份的探索,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和赞赏孩子们自我概念的多样性,并认识到每个孩子的经历都是独特的。
总之,自我理解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帮助他们理解自己和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孩子们的自我理解是建立在他们扮演的角色和关系上的,并为身份形成提供了基础。作为父母、照顾者和教育者,我们需要支持孩子对身份的探索,并欣赏他们的独特性。通过这样做,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并成长为自信和安全的个体。
02 儿童的自我理解是如何变化的?
儿童的自我理解在成长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变化。
在婴儿时期,他们会通过镜子注意到自己的形象,而在学步时期则开始通过言语、符号等表达自己的内部体验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童年早期,幼儿的自我理解有五个主要特点,但是个体差异和外部环境也可能对幼儿的自我概念产生影响。
在童年中晚期,儿童的自我评价变得更加复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包括心理特征、社会性描述、社会比较、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主义。
青少年期的自我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抽象和理想主义思考、自我意识和专注、自我内部的矛盾、波动的自我、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社会比较和自我整合等方面。青少年会进行社会比较,但通常不会承认,因为他们认为这会危及他们的受欢迎程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我不同方面的组合,自我理解变得更加完整。例如,一个小孩子在三个月时通过镜子发现自己的形象,而在青少年时期则开始思考自己的心理特征,比如是否受欢迎、友好、聪明等,以及和他人的比较。
这些变化是由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所导致的。例如,依恋类型和同伴排斥等可能会影响幼儿的自我概念。
在青少年期,社会比较和观点采择等因素也会对自我理解产生影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我不同方面的组合,一个人的自我理解会越来越完整。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波动和矛盾,但最终青少年会建立起更为统一的自我观念。
总之,儿童的自我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最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更加完整。
03 儿童对他人的理解是如何发展的?
观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发展社交理解能力是非常有趣的。
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孩子开始能够基于他们自己的词汇描述他人的心理特征。例如,一个四岁的孩子可能会说:“我的老师非常善良”。
在这个阶段,孩子逐渐开始意识到并不是每个人都讲真话,人们可能会撒谎或者说谎来达到他们的目标。研究表明,四至五岁的孩子已经能够理解这个概念,并对他人说的话持怀疑态度。
在童年的中晚期,儿童在观点采择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上有所提高。在童年中期,儿童开始意识到其他人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因为某些人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
在这个发展阶段,儿童越来越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采纳他人的观点,将自己置于他人立场上思考是评判他人意图、目的和行动的一种方法。
观点采择在儿童形成亲社会或反社会态度和行为方面尤为重要。从他人的观点看问题可以提高儿童理解他人的能力,并在他人处于痛苦或困境时表现出同情。
在童年的中后期,儿童对某些有关心理特征的信息源更加持怀疑态度。例如,一项研究表明:与幼儿相比,8至11岁的儿童更不可能相信他人的自我吹嘘。与5至7岁的儿童相比,10至11岁的儿童心理上更加成熟,他们表现出更好的理解为什么需要核查他人自我报告中迎合社会赞许倾向的能力。
小学年龄段的儿童开始理解他人的动机以及这些动机如何适应文化。
青少年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观点采择、感知他人的特点和社会认知监控。
观点采择是指个体根据自我中心主义逐渐成熟,能够进行深入的观点采择。
感知他人的特点则是青少年认识到他人的复杂性,理解到他人往往有着公开的和私下的两副面孔。一项研究将6岁和10岁的儿童进行比较发现,年龄较大的儿童对他人智力和社交能力的自我报告更为怀疑。到了10岁,孩子们明白人们有时会扭曲自己真正的特征以给出更好的印象。
另外,青少年在社交场合中进行认知监控,即元认知的一项重要活动,以更好地了解周围的社会世界,这也是青少年社会性成熟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一个青少年可能会想:“我想更好地了解这个人,但他对他个人的生活不太愿意透露。”
04 写在最后
自我理解是儿童对自我认知的表征,是自我概念的实质和内核。它帮助孩子理解自己和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自我理解是动态的,会随着孩子成长和发展而变化。
在幼儿时期,他们通过镜子注意到自己的形象,而在青少年时期则开始思考自己的心理特征和他人的比较。虽然这个过程中存在波动和矛盾,但最终青少年会建立起更为统一的自我观念。儿童的自我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我理解会变得更加完整。
四五岁的孩子开始能够基于自己的词汇描述他人的心理特征,并且能够理解人们可能会说谎或者撒谎来达到目标,持怀疑态度。
在童年的中晚期,儿童在观点采择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上有所提高,开始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采纳他人的观点,将自己置于他人立场上思考是评判他人意图、目的和行动的一种方法。这个发展阶段对于儿童形成亲社会或反社会态度和行为尤为重要,可以提高儿童理解他人的能力,并在他人处于痛苦或困境时表现出同情。
在童年的中后期,儿童对某些有关心理特征的信息源更加持怀疑态度。这些发展阶段提醒我们,儿童的社交理解能力在成长过程中是逐渐发展的,需要引导和帮助。
总之,自我理解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它是儿童对自我认知的表征,也是身份形成的理性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的自我理解会变得更加完整,同时也更为统一。
儿童的自我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它会随着孩子成长和发展而变化。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关注,帮助他们逐渐建立起更为健康、积极的自我观念,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