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知道这么多,却依然过不好一生?
——因为,我们知道得太多了。
这是网上之前很流行的一段话,不过,当自己拟定实践计划目标,开始好好实践的第100天之后,对无法做到 “ 知行合一 ” 而深感焦虑。
不过,这100天的践行,很有效果。诚实面对自己有些做到了,有些没有做到,再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修改目标,再出发!
《知道做到》就是解析我们如何能做到从知道——做到的一本方法论的书籍,由成甲解说。这是我当做自己这次“再出发”的行为守则,会时不时看看,提醒自己。
这本书是三个歪果仁合作写的,肯·布兰佳、保罗·梅耶、迪克·卢赫,都是牛逼闪闪的人物,就不一一介绍啦,直接进入正题。
核心方法:
重复,不是简单枯燥的反复练习,是间隔性重复,不同程度层次性的重复。
如何去做的前提,是明白我们为何做不到的实质原因:
1.信息超载。
WHY:大脑喜欢新东西,会习惯性地不断获取新事物,而实践时总会遇到困难,然后又习惯性地逃避又去获取新的事物,可是时间每天都只有24小时,恶性循环,导致信息超载。什么都想要去做,什么也都没有时间真正去做。
HOW:精要主义--本质断舍离--专注、重复--深入
从改变认知的角度,精要地学习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多而浅地接触大量信息。我们不需要去知道那么多一个一个单独的新知识,而是知道某一个知识,却可以很深入,然后再接触其他知识时,就可以因已经建立的系统而深入吸收,自然而然成为这个系统的一部分。有勇气去面对重复。
2.消极过滤。
WHY:习惯性思维,先入为主的成功经验。如果新观点、新做法有悖于你之前的成功经验,大脑会第一时间阻截,你将对此产生质疑,由此阻碍新东西的吸收。就像《谁动了我的奶酪》里,奶酪放在那里,不可再生,但是因为你每天都按时按点的去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已经习惯这样的存在,忘记它有一天会被吃完,直到真到有一天被吃完的时候,才猛然发现,然后去质问谁动了你的奶酪?!
HOW:绿灯思维--站在别人视角看问题--变化才是不变
存在即合理,既然别人认为这么做是行得通的,自然有其道理。不用全盘肯定,也不用全盘否定。先积极认可这个新方法、新观点的可行之处,看他如何将你认为不可行的做到,再将新旧进行比较,提出进一步的建议,最后再抛出可能的危险。遇见新观点,第一时间点亮绿灯!逼自己给新观点找理由,然后再黄灯质疑。
3.缺少跟进。
WHY:对学习后的实践,需要花大量时间没有意识。或者是下意识忽略,因为麻烦嘛。记住,真正能做到是知道的时间的10倍!
HOW:持续跟进,即时反馈--指导、支持、问责、由此重复--一页纸的看板。
篮球场的记分牌、打卡制。这些都是让你能持续跟进,并给你即时反馈的简单有效方法。这也是我们拖延的实际原因,因为没有记分打卡,没有将需要做的事情提上确定日程,就没有觉知--“ 如果现在没有做到哪个程度,就会有怎样不好的后果。”
而记分牌、打卡就有明显的后果,要么分比别人少,要么有一个空缺不能再回去打卡。
知道——做到的真正步骤:
1.改变认知,知识层面的转化(断舍离,精要学习)
2.改变态度,积极思维的转化(训练绿灯思维)
3.改变行为,即使跟进反馈的系统(记分牌)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花时间重复,间隔性深入性重复。
其实,看问题看本质,如果从底层了解,就知道大脑形成新行为的基本模型:
认知——态度——行动——认知——态度——行动的循环转化。
大脑形成神经链的方式同样就是不断重复,不断反馈,让神经链通畅形成习惯行为。一层一层的深化,由简到繁,但实质是同一个简单模型。
还在想如何做吗?先拿一张白纸出来,标注出时间和内容,在终点写上奖励品,粘在显眼的位置,开始准备每天打钩吧!试试看,就 7天!
每周写作 - WEEK-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