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养牛大户米先生访谈
“关于梦想。”
1.
“七点一刻,米先生和闹钟一起醒来。
南方的冬天总是很冷,米先生换上了为冬天准备的毛绒绒的黑色假发,去给自己的牛送早餐。
这是米先生离家的第八年。从最开始的一无所有,到现在成为拥有十五头牛的中产阶级,米先生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不懈的努力。
……”
“等等。”正在喂牛的米先生突然说,“换上了什么?”
佩奇翻回原来的段落,又检查了一次,才谨慎地答道:“毛绒绒的黑色假发。”
米先生明显有些不开心地说:“我并没有看出我的假发和主题的关系。”
“当然有了。假发这里暗示了您已经成为了一个秃顶的90后了。”
“所以呢?”
“秃顶昭示了您承受的压力,也展示了您平时努力的生活状态,正好和后文‘不懈的努力’相呼应。”
“喔,原来是这样。”米先生做出恍然大悟地样子,“那完全可以换一个说法。可以从我忙于工作,甚至无暇顾及我的发型入手。”
“恶魔妈妈买面膜…”佩奇想了一下,“那换成,‘南方的冬天总是很冷,米先生却不贪恋被窝的温暖。他去给自己的牛送早餐,丝毫不顾昔日光亮整洁的大背头因为疏于打理而滋生蓬松随意的大叔感。’”
“把‘疏于’换成‘无暇’就更好了。”米先生指点到。
“那是当然。”佩奇应和道。
两人愉快地开始下一项议程,并在心里同时骂了一句傻x。
2.
这是佩奇在《奋斗》杂志做见习记者的第一个星期。她的任务是采访一些离家的90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离家的时候一无所有,通过自己的奋斗挤入了中产阶级,并有着不错的未来。
米先生是佩奇采访的第一个人。
在出生相似的同辈中,米先生确实有不错的成就。作为交换的,是他每天16个小时,全年无休的工作。据米先生说,自控力也是他成功的关键。虽然是在没有暖气的冬天,他在离家的八年里也没有赖过一分钟床。
米先生的职业是近几年热门的cs。虽然打着cow science的名号,米先生养的其实是犁地的公牛,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将牛赶到土地里,耕出整齐的形状。
“可是地只有这么大一块,一天就可以耕完了呀。”佩奇问。
“理论上是的。”米先生一边回答,眼睛看着地里的牛,“但是这里每天晚上都会有飓风,把耕好的地又刮乱掉,这样明天又可以耕种了。”
“每天都这样吗?”
“当然。”
“那工作的意义在哪里呢?”
米先生惊讶地看了佩奇一眼,又转过头看着田里的牛,“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可是您之前说您热爱您的工作。”佩奇说。
“是的,我热爱我的工作。因为它适合我。你有没有发现,我总能很好地控制这些牛,让它们耕出我想要的样子。”
米先生继续说道:“工作的意义,不是工作本身的意义,而是工作对我来说的意义。我离家这么多年,不是为了找一份喜欢的职业。而是想等一天,我有能力了,能回到我的家乡,给我的家人幸福的生活。”
米先生拿出一张照片递给佩奇,“你看,这是我的妻子和女儿。她们都在我的家乡等我。女儿已经三岁了,马上就要到上幼儿园的年纪了。我现在已经存够了她上幼儿园的钱。”
“工作固然很累。可是当你看到自己带给家人的,这些都不算什么了。”米先生补充道。
佩奇盯着那张小小的照片,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这分明是一张白纸。
3.
有个技术上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佩奇。
她有时候会盯着米先生的牛发呆。这十五头牛和米先生一样,每天工作16个小时,全年无休。它们有着惊人的效率和极小的食量,靠着每天两根胡萝卜支撑着耕过四十亩地。佩奇看着它们瘦弱的身子,总担心它们明天就会死去。
“您养这些牛多久了?”
“两到五年吧。”米先生回忆道,“我离家第二年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第一头牛。不过现在它已经不在了。”
“我看您的牛都很瘦。”
“是的。现在干cs的牛这样。”
“我看他们都很乖。”
“可能是药的原因吧。”米先生解释道,“加一些药在胡萝卜里,可以让牛的工作充满动力。你感兴趣的话可以查一查,叫BBC(Being a Better Cow),已经出到第五代了。据说现在的研究目标是在保证工作效率的情况下,让每只牛每天只吃一根胡萝卜。”
“这样啊。我之前没有听过。”
“这个药完全免费。每天都有直升机空投,对准社交的人,只要你在接受信息,就可以收到了。”
“就是您之前吃的那个吗?”
“是的,这个药人也可以吃。对人来说就是镇定剂的作用。现在生活压力大,不吃点药太难过。”
佩奇回想了一下,好像是收到过不少奇怪的胶囊,不过都被自己当垃圾扔掉了。
4.
和米先生吃晚饭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左右。佩奇结束了一天的采访,准备回去熬夜赶一赶采访稿。
佩奇注意到米先生的晚餐只有一个素的清炒胡萝卜。
“白天吃得太油腻,晚上我会吃得清淡一点。”米先生解释道。
可是你白天吃是猪油炒胡萝卜。佩奇心想。
“我看你挺焦虑的。”米先生突然说。
“为什么?”
“你做事有点急躁,好几次回答你问题的时候,我话都没说完,但是你已经进入到了下一个问题。”
“唔。”
“还有,你说你最近忙着工作,我看你几次都在手机上看吐槽君乔治。”
“我好像是有点拖延症。”
“要不要试试这个?”米先生拿出一瓶BBC,“我年轻的时候也有你这种情况,吃点镇定剂就好多了。”
佩奇犹豫了一秒。她不喜欢靠药物来维持生活。但她向来不擅拒绝。“好吧。”
佩奇接过那瓶BBC。
5.
很多年以后,《奋斗》周刊已经成为了一本风靡全国的杂志。而它的主编佩奇,也被选为了《奋斗》周刊2017年的年度人物。
从采访cs牛农米先生开始,佩奇的文章就以独到的见解和鼓舞人心的写作风格受读者青睐。在获奖感言中佩奇也提到,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对梦想的追求和严格的自律。还有,佩奇补充道,优秀的女孩从来不会浪费时间在用手机看吐槽君乔治上。
至于自己成功的开始,佩奇已经记不清了。
只记得那天在米先生家吃完BBC,就看见米先生拿出了白天那张空白的照片。这是米先生固定的饭后思考人生的时间。
佩奇在那张空白照片上看到了自己。
那是一个下雪的晚上,灯火通明的街道上,人们的手里拿着一本《奋斗》周刊,兴高采烈地谈论着那个才华横溢的主编。照片里的她坐在温暖的室内,正在写稿,好像并没有注意到屋外的镜头。她的书桌上放着一杯黑咖啡,杂乱的书堆旁立着一个“年度最佳记着”的奖杯。那一刻,佩奇突然觉得,自己生来就应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