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关注教育教研,久而久之就会在心底形成自己独特的理念,理念驱使行动,实践起来创意层出不穷;倾心于时尚美妆,不需要细打量,便可判定你的生活必然也馥郁芬芳;爱旅行,世界的粗犷或温柔,亦一直在心间足下行走。
一句话,一个人的注意力投注在何处,自己有意或不觉中就会成什么样儿。
日常中,大众对一个人的性格,常以“内向”还是“外向”,而分类概括。相比较,大家似乎对“外向”更为看好,并辅以“阳光”“交际能力强”。
换言之,说个人成长,哈哈,我总在围绕“个人成长”展开思想,所以七拐八拐怎么着都得拐到这地方。
成长是漫长的,人生却是短暂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对于外界的评价:公司一些不合理的考核,领导态度的冷暖,云雾缭绕业绩的数字,谁谁谁小葫芦卖啥药……耿耿于怀,无法自拔。那么你基本就完蛋,没啥前途或丝毫光明可言。
世界本就不平等,不公平,所以,在自己还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有点自知之明,少去关注不必要的“外在动向”,少去“扑风捉影”,杜绝“扯无所谓的家短里长”。
出发的那一刻,就提醒自己放大格局,不论自己要去哪里,笃定是必备也是基本的原则。我常对自己说:“记住你的追求,孰轻孰重放心中。”
“社会越来越复杂”,社会够大够重了吧,谁?哪里?多复杂?你别管它。轻看!屏蔽掉!你怎样,你的心怎样,你的社会就怎样。
变世者非他,心变则变!
这么讲来,唯一要争取的重点就是获得自己“内向的生长”明朗敞亮,少去关注有的没的,无关紧要,或者不符合最初目标的东西。
今天,改作文,以“欣赏”为主题,很多学生,写欣赏家乡四季,写欣赏大山,写欣赏同学,文章前半部分写景呀叙事呀,都还算自然,可叹的是那结尾,譬如:“虽然到了山顶也没什么好看的,但是我明白了凡事只要坚持就能胜利的道理。”再譬如“乐于助人是多么可贵的品质,我也要像小张好好学习。”我无法完全判定,这是不是学生的真实感受,但读来就是觉得“恶俗”。爬山就好好爬山,吃饭就认真吃饭,没必要总得扯个理儿出来装饰门面。很显然,这“理儿”是为改作文的老师而写。
在他们心眼中,老师和道理,是同一类东西。瞧瞧,多可气!(想想,多悲哀!)
对比地读,那几个“不讲道理”的,个个清新脱俗崭然有个性,我冠以“三界之外的仙儿”。
不管是小孩写作文,还是大人于凡尘俗世立身。成长最重要的是关照自己,真实的自己的真实感受,真实的自己的真实进步,真实的自己的于内心,寻“内向”中真实的进取之道。
不与别人做比较,不为虚假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