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了怀念当初与自己一同打江山的兄弟们,命大画家阎立本绘制了二十四张真人大小的功臣画像,又命褚遂良题词,悬挂于凌烟阁内,李世民经常去楼中,回忆当年的战友们。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长孙无忌,居第一位,众所周知,他是李世民的大舅子,似乎也没有领军打仗的本事,咱们对李世民打江山时的功臣们的了解,大概都来自于电视剧《隋唐英雄传》吧,尉迟恭、秦叔宝、程咬金,我们都知道,却真没听说过长孙无忌,军师也不是他,那么,他到底是靠什么,得到了第一功的地位呢?仅仅因为是李世民的大舅子?
说到长孙无忌的成就,那就必须从奠定了李世民帝王地位不可缺少的那一步——玄武门之变说起。玄武门之变,变了太子,变了大唐,更改变了历史,玄武门之变中的有功之臣,对李世民的重要性不一而足,而长孙无忌,正是在玄武门之变中上蹿下跳,左右逢源的人物,也是,不管是谁,看到自己的妹夫很有可能成为皇帝,怎么会不去添一把火呢?更何况自己与这个妹夫还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感情非同一般,对这个妹夫也是足够了解,如果李世民没这个心,这长孙无忌也没法活蹦乱跳地去联络大臣、先发制人,他亲自带兵防守玄武门,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与李世民紧紧连在一起,李世民如何能忘记他的从龙之功?而且李世民甚至在发动政变时带上了长孙皇后,他与长孙家兄妹俩的感情可见一斑。
李世民成功后,一直没有忘记这些功臣,尤其是长孙无忌的付出,所以他登基后,长孙无忌的封赏毫无疑问最为丰盛,连救了李世民两次的尉迟恭也比不上,赐地达一千三百户,封齐国公,并且,长孙无忌因为大舅子的身份,甚至被允许有事可以直接进入李世民的卧室商量,君主的卧室,有几个大臣见过?这种待遇,绝不仅仅只靠大舅子的身份,与长孙无忌此人的才能和性格也分不开。
长孙无忌刚刚上台时,任的是吏部尚书,这是一个掌管国家官吏选拔的部门,也是李世民对他的信任,而长孙无忌,也没有辜负这一份信任。
突厥一直是大唐的一个鲠,当时正好碰到突厥内乱,之前因为突厥兵力强大而一直有所收敛的李世民开始犹豫要不要出兵,一方面是难得的好形势,另一方面,渭水结盟才刚结束没多久,大唐国力也不够强大,所以便召了大臣们来商议,萧瑀一直鄙视长孙无忌这帮他眼中的乡巴佬们,便首先建议李世民出兵,显示自己的能力,倒也有理有据。
然而帝王心,他却没猜到,还是长孙无忌看出了李世民的犹豫,在李世民的一个眼神下,便领悟了,于是主动站出来反对萧瑀,说目前的第一要务还是发展国力,让百姓生活安定,贸贸然出兵,一旦失败,后果很严重。
领悟到君王意思的发言自然被接纳了,李世民龙心大悦,认为长孙无忌果然有见识,对得起自己的信任和赏识,对他越发宠幸起来。
长孙无忌作为读书人,情商智商双高,可能长孙家有这个基因,长孙皇后也是非常聪慧机敏,她对长孙无忌的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她并不是主动为自己的哥哥求官职,那太低端了,长孙皇后不仅没有主动求取官职,甚至帮着长孙无忌一起推辞提拔,却更让李世民感动,对兄妹俩更加喜欢,觉得他们与自己共患难,却还不要荣华富贵,真是太难得了。
长孙无忌懂进退,知道自己作为外戚的好处和弊端,小心翼翼地不让自己犯错,一直谨慎守身,到了贞观后期,长孙无忌大权在握,更是为李治顺利成为太子付出甚多,没有他,李治想要在太子之争中获得胜利,太渺茫了。
就是这样一个为大唐三代皇帝做出了不朽贡献的一代名臣,在武则天即将走上历史舞台时,做了那个阻碍的大石,他力阻高宗立武则天为后,李治又是金银贿赂,又是提拔其家中子弟,长孙无忌就是不同意,可是李治心意已决,最终立武则天为后,并对长孙无忌心怀不满,竟在后来默认了许敬宗的诬告,将长孙无忌以谋反罪论处,长孙无忌不堪“暴讯”,自缢而亡,一代名臣就此离世,再也没有看到他呕心沥血辅助的大唐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