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在古代就是充满神奇仪式的,终极目的就是自己希望得到保佑。
64、生民
李辰冬认为:这是宣王带队出征前的跋祭。一路上宣王逢山祭山,逢水祭水,这篇描写的是跋祭。由于出发在邰,正是后稷的封地,所以,这篇用大篇幅追述了后稷。但是,并不是祭祀后稷,诗篇最后落到上帝身上,也验证了这一点。以上帝为主,描绘三个人在祭祀他。诗意关键:姜嫄、帝,“我”三个人在祭祀上帝。在哪里祭祀:邰,现在的陕西省郿县。为什么祭祀呢?为軷而祭祀,即出征前的祭祀。必须是初春。即宣王出征猃狁前的祭祀。由于这篇比较长,为了阅读方便,将注释和翻译分别放到各段落后面。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厥:其,指示代词。这两句是说那当初生育周民的,就只是姜嫄。
民:人,指周人。(不解释上帝的外婆是谁,别难为尹吉甫,上帝自己也不知道。)
时:是。 姜嫄(yuán):传说中远古帝王高辛氏(帝喾)之妃,周始祖后稷之母。姜是姓。“嫄”亦作“原”,是谥号,取本原之义。以上二句说姜嫄始生周人,就是指生后稷。
禋(yīn)祀:一种野祭。祭时用火烧牲,使烟气上升。这里指祀天帝。
弗:“祓(fú)”的借字。祓是除不祥,祓无子就是除去无子的不祥,也就是求有子。
履:践,踩。帝:天帝,即上帝。
武:指足迹。敏:大脚拇指,“武敏”就是足迹的脚拇指。
歆:欣喜(应该是高潮)。姜嫄践巨人脚印而感生后稷的故事是周民族的传说。(一说履迹是祭祀仪式的一部分,即一种象征的舞蹈。所谓帝就是代表上帝的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嫄尾随其后,践神尸之迹而舞。)
攸:乃。介:大。止,成熟。这里指胎儿发育。震:娠,就是怀孕。夙:肃,意思是谨守胎教。时维后稷:即是为后稷。后稷又名弃。
第一章:当初先生人的时候,只有姜嫄一个人。(上帝所生的)这个人怎么样呢?她能禋能祀,为的是不要没有儿子。她踩到上帝脚印的拇指时,欣然有所反应(受孕),她怀孕了,保护着(胎儿),(将他)生下来,(把他)养大了,这就是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发语词,有叹美的意思。
弥:满。弥厥月:意思是满了怀孕应有的月数。
先生:首生,第一次分娩。如:同“而”。
达:指小羊。羊是连胎而生(带着胞衣),生小羊很顺利。这句是说怀孕月份够了,像生小羊一样连胞衣一起生了下来。
坼(chè):裂。副(pì):裂。这句是说胞衣既不破也不裂。
菑(zāi):“灾”的异体字。赫:显。这句是说因上述的情况而显得灵异。不,这句话是同丕字。
宁、康:都训“安”,意思是:“上帝莫非不安享我的禋祀吗”这是写姜嫄的惴惧。践大人迹而生子是大怪异的事姜嫄疑为不祥,所以下文又说“居然生子”。居然:表示异乎寻常,不同寻常,天生异象的意思。
第二章:到了月份,就像小羊一样连胞而下。衣胞(胎盘)既不破也不裂(所以被认为是怪胎,不吉利,才有了后面要抛弃他的情节)。平平安安的倒没有一点灾害。上帝为了显示自己的灵验,使他平平安安。由于姜嫄不断的禋祀,她居然生了个儿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寘(zhì):即“置”,弃。隘:狭。这句是说将婴儿弃置在狭巷。人很少去的。
腓(féi):庇护。[22]
字:乳育。[23] 平林:树林。
会:适逢。这句是说适逢有人来伐木,不便弃置。呱(gū):啼哭。实:与“寔”同,作“是”解。
覃(tán):长。
訏(xū):大。载:满。满路。哭声实在大又长,满路都能听得到。
第三章:把他丢在窄巷里,牛羊来护着他。把他丢在树林里,又被伐木人发现了。把他丢在冰上,有鸟儿来守护他(鸟啄破了胎衣)。他一声大哭,吓跑了鸟(这两句在诗里为了韵,倒置了)。他的哭声实在是大,而且长,整条路上的人都听得到。(带着胞衣出生,这不是和哪吒相似?)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匐:古音“必”。匍匐:伏地爬行。
岐:知意。
嶷:古音“逆”,认识。克岐克嶷:是说能有所识别。李辰冬把这两个词解释为站立。岐是岐立。后一个是正立。但是搜索很久,也没有见到类似的解释。解释成识别,是郑玄等人的比较经典的解释,放到文中非常妥帖。
以:同“已”。就:求。以上三句是说后稷当才能匍匐的时候就很聪颖,能自求口食。
蓺(yì):种植。
荏(rěn)菽:大豆。这句的“蓺之”两字贯下“禾役”、“瓜瓞(dié)”等句。
旆旆(pèi):即“芾芾(fèi)”,茂盛。
役:《说文》引作“颖”,禾尖。
穟穟(suì):茂盛。
幪幪(méng):茂盛覆地。
唪唪(běng):《说文》引作“菶菶(běng)”,多果实貌。以上五句是说后稷知道游戏时候就爱好种植,所种瓜谷无不良好。
第四章:他慢慢的会站立了,会爬了,会走了(经典解释是“能识别东西了”),会自己找东西吃了。他种了大豆,大豆长得非常茂盛,禾穗也长得非常丰富。麻麦长得很好,瓜果结的也很多。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卽有邰家室。
李辰冬解释相,是相土,即商朝的契孙。是畜牧业的始祖。也是农业的开创性人物。这里是有相土一样的技术。这个解释,很好的与“之道”衔接一起了。如果理解为“有如相土发展畜牧业一样的发展农业的技术”是不是更好呢!相:以上二句是说后稷的收获有助成之道,即指下文茀草等事。(这是传统的解释)。
茀(fú):拔除。
黄茂:茂盛。拔除丰茂的杂草,庄稼就长得茂盛起来。
方:生芽(传统解释为整齐)。
苞:含苞。(传统解释为茂盛)
种:苗出土但是还很短的状态。(传统解释为同“肿”,肥盛。)
褎(yòu):禾苗渐长貌。
发:发茎。秀:成穗。
坚:茎结实。好:匀称。[48]
颖:穗。栗:毂之初熟。
以上的诗句是庄稼(谷子)从种到发芽生长成熟的过程,李辰冬的解释是连贯的。
邰(tái):地名,又作“斄”,音同。邰故城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这句是说后稷到邰地定居。相传后稷在虞舜时代辅佐禹有功,始封于邰。
第五章:后稷的稼穑,得到了相土的技术。他除去了荒草,五谷也茂盛起来。五谷开始生芽,含苞,禾苗渐渐长起来,高起来。再后来,长出茎叶,结穗成实。茎逐渐强硬,整整齐齐的。结穗成实,五谷也成熟起来,(于是)在邰这个地方就有了家室。
诞降[50]嘉种:维秬[51]维秠[52],维穈维芑[53]。恒[54]之秬秠,是获是亩[55];恒之穈芑,是任[56]是负。以归肇[57]祀。
降:天赐。嘉种:好的种子。
秬(jù):黑黍。
秠(pī):一种黑黍。《尔雅·释草》:“秠,一稃二米。”秬与秠互文。
穈(mén):赤苗嘉谷(初生时叶纯色)。
芑(qǐ):白苗嘉谷(初生时色微白)。
恒(gèng):遍;满。“恒之秬秠”言遍种秬秠。
是获是亩:收割而分亩计数。[56]
任:抱。肇:始。以上五句是说遍种四种谷,成熟后收获抱负而归,始祭上帝。
第六章:上天降下了许多种子,是秬、秠、穈、芑。遍地都是(这几种),整亩整亩的在收获。遍地都是穈芑,把他们背回家,背回家好祭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揄(yǎo):《说文》引作“舀”,这里指从臼里取出舂好的米。
蹂(róu):通“揉”,揉搓,目的是去掉糠麸皮。
释:淘米。叟叟:亦作“溲溲(sōu)”,释米之声。
烝:同“蒸”。浮浮:《说文》引作“烰烰(fú)”,热气上升貌。
以上四句写准备用于祭祀的米和酒。
谋、惟:占卜吉日的意思。
萧:香蒿。祭脂:即牛肠脂。祭祀用香蒿和牛肠脂合烧,取其香气。
羝(dī):牡羊。
軷(bá):祭道路之神。因为将要郊祀上帝,先祭道神,就是《说文》所说“将有事于道,必先告其神。”这句是说取牡羊为牲以用軷祭。
燔(fán)、烈:烧烤。这句是说将萧与脂烧燎起来。
岁:古读如“雪”。嗣岁:来年。这句是说祭祀是为了兴旺来年,意思就是祈求来岁的丰年。
第七章:我是怎么样在祭祀呢?有的在舂,有的在淘,有的在簸,有的在搓。淘米的声音嗖嗖响,锅里的蒸汽热腾腾。占卜个好日子,将蒿上淋上油脂,将牡羊烧烤上,以迎接新岁。
注:李辰冬认祭祀,这一章是作者描写自己如何祭祀,这和上一章“后稷”的祭祀不同,后稷是从种到收然后祭祀,而“我”是取出现成的“五谷”,从舂开始,一系列操作,描绘了尹吉甫的祭祀过程。
昂[69]盛于豆[70],于豆于登[71],其香始升。上帝居歆[72],胡臭[73]亶时[74]。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75]于今。
[1][69] 昂(áng):我。(是不是俺的意思?逐渐变化到俺的读音了)[70]
豆:盛肉食器,木制。[71]
登:容器,可以盛汤。[72]
居:安。歆:享。[73] 胡:何。
臭:气息。即指上文“其香始升”的香。[74]
亶:诚。时:得其时。这句是说:“为什么那馨香之气这样地真正得其时呢,”这是赞美的话。[75]
迄:到。以上三句是说后稷始创周人的祭祀制度,直到后来,庶几乎没有获罪于天、遗恨于心的事了。指没有断过祭祀,没有因为断了祭祀获罪于天的意思。
第八章:我将祭祀之物盛在豆里,将羹汤盛在登里。香气开始上升了,上帝开始高兴了。大大的气味实在是好。自从后稷祭祀以来,没有一代不祭祀,一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