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在《朗读者》的舞台上说:
“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机会,每个人会面临很多的选择。那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恒久平静的善良;无论如何,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出一个在日后回想,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人生,就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
01 女人三十,人生归零
对于范海涛来讲,2009年她面临着人生的重大选择。那一年,她与时任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合著的《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出版。
她人生的高光时刻来临,纸媒约她写稿的,视频网站邀请她去做访谈节目的,手机不断地狂响......
假若她一鼓作气,做写作工作室,他应该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商业写作第一品牌;他应该已经不知不觉成了文化创意产业上的一颗上升的明星,或者还可能成为一个意外的亿万富婆。
但她毅然放弃了眼前可见的名利,却选择了出国进一步深造,赴美国哥大学习口述历史。
对于一个事业不断攀升的女性,面对更多容易的选择,她却选择了更艰难的一条道路。
她,在人生30的岔路口,让自己的人生归零,去寻求人生应有的价值。
美国作家尼尔·唐纳·沃许说过:
“真正的人生,始于你走出舒适区。”
走出这一步,给自己挑战的机会,才有可能收获全新的自己。
02 三十,不设限
有心理学家说,30岁是人生的一场重要“过渡期”,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动荡的时期,女性感觉到的动荡比男性更加剧烈。
30岁,对于很多女性来说,无论在职场上还是生活上,都很严峻。没有一个女人,想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不确定性”的砝码。
姚晨曾在《星空演讲》上感慨过关于中年女演员的尬与惑。
她生了俩娃,再回到职场中,身材臃肿,青春不再,发现属于她这个年龄段演员的戏也越来越少。中年女人的困惑,面对严峻的现实,不知道怎样转型,不知道怎样安置自己。
范海涛却在自己的这本《三十不设限》书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只有不设限的人生,才能突出生活的重围。
“不确定性”也曾经把她折磨得死去活来,但是一路走来,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学会迎接挑战和接受现实。
她觉得以前遭遇的所谓年龄压力,转型困难其实都是伪命题。当你一天比一天努力时,世界马上邀你同行,怎么可能抛下一个强大的你呢?
人生,就是这样,一路自我怀疑,一路挣扎向前。你勇往直前,抵达终点时,会豁然开朗:什么年龄,性别,家庭等等都不是困住我们前行的借口。
姚晨后来曾说:
“每个人在不同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选择你能承担的,承担你所选择的。”
03 不勇敢,无以致青春
范海涛与李开复的成名作出版后,她没有趁着东风稳固自己的事业,扩张自己的版图。
她带着无知者无畏的心态远赴重洋,远离家人,闺蜜,和故乡的一切,清晨含泪醒来,都是强颜欢笑,这真是一场艰辛的旅程。
但书中,她发自肺腑地讲,她却感到前所未有的贫穷,简单却又前所未有的丰富完整。
这丰富完整的人生体验,源于她倾听内心的声音,让自己全力以赴。
请相信,你的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面对真实而汹涌的生活时,因和自己的使命攒在一起,而感觉到无比笃定。
当年,董卿选择离开舒适区,去国外留学进修,出乎所有人意料。央视主持人多耀眼的位置,为什么要折腾呢?
2017年,董卿带着她的《朗读者》回归。董卿说,《朗读者》之于她,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自己还有成长的可能。
董卿的再次出发,也是遵循的自己内心的声音,重新赋予人生新的价值和使命。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里有句话:
“循规蹈矩未必不是幸福,但我想踏上更为狂野不羁的旅途。”
不勇敢,无以致青春。勇气,将引领你和自己的使命相拥。
写在最后:
选择,就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
范海涛在纷繁复杂的选项里,这种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突破了那个内心的恐惧,人生30不设限,敢于听从内心的真实声音,指引着自己不断的探索。
这种自我驱动的磅礴力量,这种力量一旦长成,生生不息。
或许,大龄实现梦想成本很高,或许也会无数次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比其他的道路更好。但不给自己一次选择的机会,可能会给人生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