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黄志猛老师的《给家长的情绪课》,一个小故事让我瞬间红了眼——老师说自己从小怕跳舞,直到学习情绪知识才找到根源:小学一年级文艺汇演上,他跳舞时裤子意外滑落,全校的哄笑像根刺,把羞耻感深深扎进了潜意识,从此连体育课、骑自行车这类有动作的事,他都本能地逃避。
这个故事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我心里的结。我女儿二年级(2020年)时本是个爱跳舞的孩子,动作学得又快又好,却在某天突然死活不肯再去舞蹈班。当时我满脑子都是“几千块学费没退”的可惜,只当她是闹小脾气,提过几次没回应便没再勉强,却从没想过要追问“为什么”。
直到上周,我随口提起她小时候跳舞的模样,她才终于小声说出真相:一次表演时她做错了一个动作,既怕老师同学笑话,又愧疚自己可能连累团队没拿到奖,那份羞耻感压得她喘不过气,只能用“不去跳舞”逃避。
我这才后知后觉地惊出冷汗——从那以后孩子的变化早有征兆:当众说话时声音越来越小,总低着头攥衣角;写作业时反复擦改,怕写错一个字;成绩悄悄从上游滑下来,做事也变得拖拖拉拉。可我当时非但没察觉她情绪里的“坎”,还总皱着眉埋怨她“胆小没出息”,一次次批评指责,把她往情绪的角落里推得更远。
万幸的是,2021年我遇见了幸福双翼的课程,慢慢读懂了孩子情绪的密码。用341肯定的,0到100接纳法和心灵成长阶梯图给孩子正向反馈,陪她做一些轻松的小活动帮她重建信心。
上周孩子终于说出了压在内心五年的心结,就说明她已经能直面那份羞耻,真正接纳了过去的自己。现在的我不再焦虑,只盼着陪她一点点重建信心,看着她重新绽放出眼里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