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怎么办?家长必须知道?
每每开家长会,都会被一些家长拉到一角,大吐苦水。真可谓,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生儿难,养儿更难。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总是安慰一番,然后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给出建议和措施。但是有一件事,我是深恶痛疾。学生沉迷手机,如今已经成为中小学生不良习惯当中的疑难杂症,令众多家长,老师束手无策。
我们知道,中小学生正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成长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是在这个阶段建立与完善。这时候,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手机是对接外界的一个窗口,打开这个窗口,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我们不知道孩子将会面临哪些不可控的因素?
案例一:
一位母亲给孩子买了手机,由于没有做好预防措施,到了放学和周末,孩子整天抱着手机玩。
吃饭时玩,睡觉时玩,在家玩,在外面也玩……
刷抖音,聊Q,看电视剧……
期间,这位母亲多次劝阻,但是毫无效果。一气之下,母亲没收了孩子的手机。结果,孩子开始不干了,哭哭闹闹要手机,作业不做,学习不学,甚至以离家出走来威胁母亲。最终,母亲妥协了,把手机给了孩子。当期末考试出来后,母亲急了,孩子从年级前100名跌到了年级300名开外。
案例二:
因为孩子的基础不是很好,于是母亲给孩子报了补习班。很快母亲收到补习班老师的电话说,孩子没有来上课。孩子父母又急又气出去找孩子,结果在一间奶茶店找到了孩子。原来孩子与他的几个同学正在一起玩手机游戏,还很兴奋地叫喊。愤怒的爸爸抢过孩子的手机,当场摔碎手机。孩子瞬间站起来对着父亲咆哮,差点与父亲打起来了。
……
沉迷手机的案例太多,太多了。我都不敢再举例子,每次面对这些真实的案例,内心都有点压抑。
从小的来说,沉迷手机会分散学习精力,降低学习效率,打击学习自信心,造成学习成绩的下滑……
从大的来说,沉迷手机会让孩子意志消沉,养成不良习惯,导致性格缺陷,思想价值观扭曲……
这些对孩子来说,无一不是毁灭性的打击。
面对孩子沉迷手机这个问题,作为家长又该怎样做?在此,我有一点经验分享,以下意见仅供参考。
一:立定规则
初中阶段最好避免让孩子接触手机,如果没有办法避免,可以立定规则。都说,你立下的规则就是以后你和孩子相处的模式。很多家长被孩子吃得死死的,归根到底就是一开始你没有立好规则。立好详细的规则,包括手机的使用时间段以及使用时长等情况,越详细越好。立规则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规则的执行必须到位。只要孩子出现第一次打破规则,要立马指出,并按照规则约定来严惩。这就是破窗效应。所谓的破窗效应是,研究人员将一辆完好的车放在一个小区,结果一个星期也没有人关注。后来,实验者用锤子把车玻璃敲了一个大洞,几个小时后,这个车被偷了。这个破窗效应告诉我们,如果孩子打破了规则,你不马上补好漏洞,接下来后果就可想而知。
二:奖罚分明
人的共性,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孩子更甚。奖罚制度中,奖励要做到无限放大孩子的快乐,起到正加强的作用,鼓励,支持孩子遵守规则。罚就要罚到孩子的痛点,惩罚措施就像一条红线,让孩子知道不能碰。奖罚分明的前提是你对孩子情况的了解,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反馈机制。多与学校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时刻留意孩子的状态。同时,改变沟通方式,增进与孩子的亲子沟通,让孩子有倾诉的途径。
三:正确引导
父母做好引路人的角色。同样的道理,尽管手机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但做好正确的引导,手机也可以利于学习。如今社会,科技进步巨大,日新月异,可以在正确的引导下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与孩子一起分享,讨论。例如,每天抽出一点家庭时间,一起分享有趣的视频,科技学习的资讯等,一方面既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又可以培养孩子对手机正确的观念。
总的来说,对待孩子玩手机的事情主要采用防范+引导的策略,尽可能减小不可控的因素,甚至发挥好手机作为一个工具的作用。但如果没有做好相关措施,一部手机,足可以让一个孩子沉沦!这并不是什么危言耸听,希望各位家长慎之又慎。重新审视,评估手机带来的后果,避免不可逆转的悲剧再次发生。
文/森森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