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圈女神录1:梅艳芳,张艺谋等不到的女人
1963年10月10日,梅艳芳出生在香港。
父亲的早逝,使得家庭生活贫困。母亲经营一个小小的“锦霞”歌舞团,以此来维持生计。
四岁,其他孩子还在一个在父母怀中撒娇玩耍的时候,梅艳芳已经开始登台演出了。
在那个年代,像梅家这样以卖唱为生的家庭在香港是被歧视的,梅艳芳被人称为“歌女”。
“歌女”在底层挣扎,辛苦地讨生活,但是偏偏又被人认为所处环境鱼龙混杂,受尽了冷眼。
后来梅艳芳回忆这段时光说
“家长们阻止同学与我来往,看着同学玩耍,我却永远孤单一人”
梅艳芳只上到初二,就因为家庭原因离开了校园。
梅艳芳和姐姐一起在妈妈的小酒吧里演唱,同时还要客串服务员、主持人等角色,小小年纪就有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唯独没有得到这个年龄应有的家庭温馨。
后来妈妈的酒吧毁于火灾,年幼的梅艳芳又不得不四处演唱,用辛苦挣来的钱帮家里还债。这样的生活,梅艳芳足足过了四年,才终于和家人一起还清了债务。
1982年,命运终于开始眷顾这个会唱歌的女孩。
这一年,19岁的梅艳芳参加了香港“ 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并且一举拿下冠军。当时的华星唱片公司看中了稚嫩的梅艳芳,为她出了第一张专辑《心债》,梅艳芳正式踏入了歌坛。从一个草根歌手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明星往往唱而优则演,梅艳芳也不例外。只不过一开始梅艳芳只把演戏当做是唱歌之外的副业,并没想过要演得多好,也就无心去研究演技。
梅艳芳第一部电影是《疯狂83》,拍电影时大导演楚原对梅艳芳说“你以后在演习的成就可能大过于你唱歌”
梅艳芳也只是笑笑,大抵觉得导演在说客气话而已。
1984年梅艳芳因为电影《缘分》收获了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同年她主演了电视剧《香江花月夜》,这是她唯二的电视剧,第一部是1981年客串出演的《武侠帝女花》。
《香江花月夜》里梅艳芳饰演了一名遭遇曲折的歌女,这个角色简直就是为梅艳芳专门订做的。在剧里梅艳芳的歌女造型别具风韵同时还带点沧桑。
在拍摄这部剧的时候,老戏骨曾江县现场指点她的演技,梅艳芳才逐渐对演戏有了些许感觉。
不过梅艳芳之后接拍的几部电影如《歌舞升平》《祝您好运》等多是不太需要演技去做,梅艳芳对演戏还是处于一个懵懂的状态。
一直到1987年,她拍了《胭脂扣》。
也正是《胭脂扣》给梅艳芳真正打开了电影世界的大门,梅艳芳第一次知道演员的发挥可以有多大,梅艳芳全身心投入戏中角色,表现非常出色。
梅艳芳的表演很有层次感,初登场时男装唱《客途秋恨》的英气飒爽,浓妆旗袍下的风情万种,素颜面对爱情时的痴怨交织,以及化为女鬼后哀莫大于心死的决绝,皆在眉眼流转与身姿摇曳间透出"柔中带刚"的独特气质。
梅艳芳不仅精准刻画了如花从炽热殉情到幻灭释然的情感变化,更以深入骨髓的阴郁鬼气颠覆传统女鬼形象,令角色成为华语影史中"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的永恒经典,
《胭脂扣》为她带来了金像奖、金马奖和亚洲国际影展、第1届台湾金龙奖最佳女主角奖4个影后,成就四料影后的壮举。而且梅艳芳入戏太深,电影拍完好几个月后她都还不能从角色中抽离出来。
80年代末,香港电影出现大量豪侠片,梅艳芳性格豪爽大气,也自然喜欢演一些女英雄。
《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里有情有义的黑帮老大女友,《富贵兵团》里巾帼不让须眉的女特务,都是这类角色的典型代表。
1990年,梅艳芳在《川岛芳子》里成功饰演了川岛芳子这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梅艳芳的表演神形俱备,川岛芳子这个角色也成了梅艳芳最成功的男装扮相。
1992年,梅艳芳和周星驰合作了《审死官》,和周星驰的合作非常默契,展现了自己的喜剧天赋。
1997年,梅艳芳主演电影《半生缘》。
梅艳芳在片中饰演的顾曼璐,为了养家放弃恋人当上舞女,错失情缘。她将爱恨交织的情绪演绎得丝丝入扣。
从拽住曼桢嘶吼的歇斯底里,到弥留之际劝说妹妹嫁人时眼底的癫狂与绝望,精准揭露了曼璐因生育压力、爱情幻灭与家庭剥削而扭曲的复杂人性。
前期的风情中透着沧桑,后期的阴狠里藏着凄楚,仅凭一个立于螺旋楼梯间的剪影,便将“锦衣玉食的玩物”这一身份宿命感烙印于银幕之上,成就了华语影史中一个令人扼腕的“恶女”经典
梅艳芳凭借本片荣获了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第3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女配角奖。
2001年梅艳芳在《钟无艳》中第一次反串男角,她成功地把昏庸好色的齐宣王演得活灵活现。
2002年的《男人四十》是梅艳芳的最后一部电影。
《男人四十》导演许鞍华,主演是张学友、梅艳芳和林嘉欣。有意思的是,两个主演都是歌手出道,张学友更是被誉为被唱歌耽误的影帝。
虽然电影叫男人四十,重头戏在张学友身上,但梅艳芳的表演同样让人过目难忘。
梅艳芳的表演很内敛,她褪去华丽靓丽,而是以素颜出镜,说话柔声细语,对儿子和丈夫体贴入微,脸上又总流露出憔悴和疲倦。
梅艳芳成功地演绎了一个内心挤压了20年婚姻苦闷和隐痛,被岁月抹平棱角的妻子。
面对丈夫因女学生暧昧而生的冷暴力,她以沉默熨衣、垂首备餐的肢体语言默默地表现自己心中的痛苦和委屈;
照顾临终旧情人时,眼底慈悲与道德枷锁的撕扯无声流淌;直至结尾听闻丈夫提议“游长江后再离婚”,那句哽咽的“我可以出去找工作”伴随骤然崩溃的痛哭,半辈子的隐忍和苦闷在这一刻全部释放。
可以说《男人四十》里梅艳芳的表演是她演员生涯的巅峰,没有太多大起大落的强烈情感,但却让人能切身体会到角色身上的悲苦和压抑。
拍《男人四十》时梅艳芳已经身患癌症,但始终在坚强求生。
2003年4月1日,挚友张国荣的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击垮了梅艳芳的意志。
身边人回忆,听闻张国荣自杀的消息,梅艳芳眼神空洞,整个人颓废毫无生气。
梅艳芳病情发展太快,虽然后来中西医齐头并进,但是也无济于事。
梅艳芳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她坚持要完成原定的演唱会机会,她要给歌迷和世界留下最后一个完美的印象。
这次演唱会连开八场,香港歌坛一众人物悉数到场,歌迷纷纷连夜排队,要去见见心中的阿梅,尽管他们没有人愿意去想这是最后一面。
最后一场演唱会,梅艳芳穿着刘培基设计的白色婚纱,缓缓走到舞台中央,笑着问台下众人:
“我穿婚纱好看吗?”
所有人的回答都是好看,白衣胜雪,如翩翩仙子。
此情此景,没有人知道梅艳芳心中在想什么
梅艳芳唱起了《夕阳之歌》,她的歌声一如既往的苍凉大气,令人神往,却是绝唱。
一曲终了,梅艳芳潇洒地挥一挥手,说了一句“拜拜”。
这一次,却是永别。
2003年12月30日,梅艳芳因宫颈癌病逝,年仅40岁。
斜阳无限,无奈只一息间灿烂;天生孤单我心暗淡,想到归去但已晚
冥冥之中,这句歌词,似乎就是梅艳芳一生境遇的写照。
原本2003年张艺谋的《十面埋伏》曾邀请梅艳芳饰演飞刀门大姐,但身患癌症的梅艳芳在年底去世让这次合作永远“宣告结束”,张艺谋深感痛惜,在电影片尾打出“谨以此电影缅怀梅艳芳小姐”的字幕。
2021年,传记电影《梅艳芳》上映,以6250万的票房成为当年香港本土票房冠军,是从2016年《寒战2》票房最高的香港电影。在内地票房也突破1亿人民币大关。
在行业低迷的大背景下,一部人物传记电影能取得如此成绩,也代表着梅艳芳在歌迷和影迷心中的特殊地位。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