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新海诚导演携新作《你的名字。》与广大观众见面。本片在日本上映前两天内便创下59万人观看的记录,上映十天内,票房总计突破38亿日元,观看人数超过290万,社交网站上对该作也是一片赞誉。
新海诚与他的动画之路
新海诚并非美术专业出身,大学以前的他一直生活在长野县一个叫小海町的地方,毕业后就职于一家游戏公司。一面工作一面创作,耗时两个月完成了一部五分钟左右的动画——1999年的《她和她的猫》。这部作品是他踏上动画制作的起点。
2002年上映的《星之声》则是新海诚的正式出道作。得益于网络的普及与传播效果,本作为新海诚取得了不错的上座率与口碑,此后他离开游戏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2004年的《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是新海诚第一次挑战长篇动画的成果,延续了前作的世界系物语主题,外界对其褒贬不一。
2007年上映的《秒速五厘米》是新海诚至今为止最受欢迎的作品,将日本社会这个大环境下的日常生活细节和细腻情感进行了放大,主题和风格没有太大改变。
这就是2011年上映的《追逐繁星的孩子》。本片与前作设定略有不同,加入了对生死的讨论,意在强调逝者对生者的意义。在制作上体现了东映动画、《世界名作剧场》(日本动画公司系列作品,内容多取材于世界各地的儿童文学)、吉卜力一脉的影响。这部作品展现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新海诚,趋近东映一脉,模糊了他自己的风格。
到了2013年的《言叶之庭》,前作中萦绕不去的“世界系”概念几乎消失,故事不再只有虚无的宇宙世界观,而做了新的尝试,但叙事上的缺陷仍然没能得到改善。
焕然一新的视听体验
在此之前,新海诚的作品始终萦绕着一种没有来由的、唯美而哀伤的丧失感,故事零碎、结构松散等弱点也一直存在。而2016年上映的《你的名字。》无论在节奏控制还是情节推进上都可圈可点。
从内容上看,本片一扫前作中的忧伤与阴霾,走上了轻松愉快、活泼有趣的大众路线,令人捧腹的同时又有感动,男女主人公不再埋头于自我世界,而是像普通人一样周旋于家人、朋友与社会的关系网中,男女主角之间曾经无法传达的思念也终于有了明确的落脚点。彗星灾难的设定则反映着经历311大地震后的生死无常观,此外,影片添加了不少日本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延续了《言叶之庭》中对日语语言文字本身的溯源(爱与孤悲),更在此之上有所发展;这种对传统的回归使作品有了真正的底蕴和原色。
从制作上看,本片的成功除了新海诚对叙事手法的驾驭日臻成熟,也要归功于此次制作团队的强大(吉卜力出身的安藤雅司担任作画监督、田中将贺担任人物设定等)和制作设备的更新(购入Story Board Pro软件)。在选择配音人员的时候除了角色匹配度,也考虑到了话题性、观众接受度等,确定插入歌曲时选择了在年轻世代中颇受欢迎的RADWIMPS。
各方面的优化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标志着新海诚在动画创作上的新突破。他的作品不再只是靠优美的风景画面获得好评,而是通过流利的节奏、丰满的人物与故事、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打动人心。
日本文化中的原风景
“原风景”的概念兴盛于1970年代的日本,以奥野健男的著作《文学中的原风景》为起始,从文学扩大到人类学、心理学、地理学、环境教育、建筑造景等多个领域。个人意义上的原风景多形成于故乡与童年的原体验,广义上的原风景则涉及历史性、民族性、文化性等方面。《你的名字》中展现的神灵信仰、诹访湖的风景与宫水神社中延续的古老习俗、编织工艺等意象便可看作对日本文化原风景的一种体现,它唤起人的乡愁,给人以无限怀旧之感。
原风景在当代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它承载着我们对自身根源的探寻,对文化深处的凝望。在这个意义上,本片也可谓是新海诚回归传统文化的一次成功尝试。它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过去与现在、梦境与现实、人类居住的现世与灵魂栖息的隐世通通编织在一起,如同编绳工艺般时而交叉扭转、时而中断、回到原点。男女主角的命运在彗星撞地球的那一夜被改变,二人的初次相认也只能是在境界线消失、人与非人之物共现于天地之间的逢魔时分。
最后
与宫崎骏、细田守、庵野秀明等观众熟知的导演不同,新海诚的创作根基建立于游戏制作,他在早期曾为18禁游戏制作OP动画,也为各种美少女游戏周边制作封面。此外,《云之彼端,约定的场所》以前,他的作品也始终是一人负责整个制作过程。从1999年的第一部短片到2016年大受好评的《你的名字。》,新海诚始终没有停止探索与创新,其作品的变化也反映着这种努力。
新海诚曾说,希望动画对观众而言是像创可贴一般的存在;受伤时可以用它加速伤口愈合,复原后便撕下它、无需留恋。
最后,附上新海诚导演在电影宣传小册子上写的一段话:“这是一部献给所有正值青春期的年轻人和内心仍旧怀抱青春期残片的大人们的电影。我赌上了自己的全部来完成它的制作,希望大家能乐在其中。”
ps:文章转载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