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篱夕颜
生完儿子一年后,我搬离了5号楼,搬家公司把我家的东西一件一件搬上车时,对面的钱奶奶拄着拐权叹息着:“老这么搬来搬去哪是个事,早点买个房子吧。"
我向楼外小花坛上坐着的奶奶们挥一挥手,心里直哽咽,这个我住了不足两年的老住宅楼,给了我太多的记忆。
这里的奶奶们,各个温暖过我。
①号人物一一赵奶奶
赵奶奶是个寡居多年的老奶奶,八十几岁,毫不夸张的说,赵奶奶体重不足六十斤,瘦得皮包骨,即使在夏天她也是夹衣不离身,从她袖口偶尔露出的细瘦而褶皱的胳膊,让人不忍直视,人们都说“有钱难买老来瘦",我倒以为赵奶奶是营养不良。
赵奶奶一生无儿无女,二十几岁就嫁给赵爷爷,替他带大了前面的两个儿子,后来又带大了三个孙子,赵爷爷不到六十岁撒手人寰,儿子们各自安家,一年回不了一次。说起她这两个儿子,邻居们都是唏嘘,同居北京的六九城,却是连面子的功夫都不做,就等着老太太没了哥俩分房产呢。
赵奶奶每天雷打不动的八点下楼,还好她住二楼,腿脚还算不错,但也要两只手紧紧抓着楼梯栏杆,一小步一小步往下挪,有时右胳膊夹了折叠的小马扎,便更小心翼翼,经常试探着向下迈一小步,又缩回去,楼里的邻居见了,赶紧扶她一把,这才敢把脚落实。
“不接地气啊!不接地气啊!"赵奶奶天天都要念叨几句。她说住楼上感觉像飘在空中,每天不下来走走土路便不踏实,其实楼下也没有土路,全是水泥路,除了花坛,看不到一颗土。
有时侯外面下雨,她就坐在单元门口,这个老单元是没有门的,开放式的。她坐在门旁边,给邻居让出过道,瘦弱的身子几乎可以忽略。
老太太不识字,所以对很多事不明白,有一天她满脸疑惑地问大家:“你说那银行卡那么小,那么多钱怎么放进去的?"
问得大家直笑。
我每天都抱了儿子出来玩,她会逗逗孩子,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育儿经验,她经常说她年轻时做过教会医院的护士,又养过五个孩子。
“可惜呀,五个孩子没一个贴心的。"
"还得有一个亲生的孩子啊!"她浑浊的眼里一阵空朦。
赵奶奶没有过正式工作,所以也没有退休金,她把两居室的一间租了出去,勉强维持生活,街坊邻居对她很照顾,经常有人送一些吃的东西,一把青菜,几个咸鸭蛋,老太太便泪汪汪的,念叨着远亲不如近邻。
②号人物一一钱奶奶
钱奶奶住我家对门,是个热心的老奶奶,她的热心不只对我,对整个楼所有的人都一样,谁家有事她都会关心,要不是快八十了,估计还继续当楼长的。
比起我楼上的赵奶奶,钱奶奶幸福多了,但她老伴也去世十年了,钱奶奶总说女人耐活,这话原来我不信,后来看我们5号楼的三个单元,果然是老奶奶居多,老爷爷没几个,便觉得这话确实有几分道理。
钱奶奶现有的五个孩子都很孝顺,尤其是老二,是个有实权的官,经常派司机给老太太送东西,老太太是个手松的人,街坊邻居都照应到,我家也没少吃她家的好吃的,隔三差五她会上二楼给赵奶奶送东西,她家只有她和孙女两人,儿女们送的东西经常吃不动。
钱奶奶孙女西西,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宅女一个,宅到什么程度呢,反正我家和她家住对门,我每天进进出出无数次,竟是半年后才见她第一面。
钱奶奶嘴非常厉害,典型的刀子嘴,骂孙女也没有嘴下留情。
“妈x的,丫头片子,天天屋里挺尸,也不出来,死在屋里!"
有时候,在我家都能听到她的大嗓门骂孙女,就算在外面说起孙女也是没有一句好话,只是我也经常见她逼着二儿子,给西西安排工作。
西西是个胖丫头,胖到二百多斤,走路肉一颤一颤的,因为胖,所以总是挺着肚子,两个胳膊倒是靠后了,有些像鸭子步。
西西爸爸很早去世了,妈妈改嫁了,她高考落榜后,每天只抱着电脑玩,无所事事,只是性格很柔,奶奶再骂也一声不吭。
“我奶这个脾气也只能跟我过。"她和我说过几次,倒是个孝顺的样子,只是家务活却是一点不沾的。
钱奶奶有退休金又有五个孝顺的儿女,条件不错,可是每天都会去垃圾桶捡东西,破纸盒子破瓶子什么的都会收集起来,总埋怨现在的年轻人不会过日子,害得我扔垃圾经常跑很远的别处,因为我就是不会过日子的,而且被她批评过几次。
③号人物一一孙奶奶
孙奶奶已经九十了,住我家隔壁,也是楼里年纪最大的,也没有老伴了,她耳朵背,背驼得跟个大虾米似的。
孙奶奶因为耳朵背,所以经常不说话,每天和这帮老奶奶坐一起时,多半是听别人在说,别人乐了,她也跟着乐一乐,其实她根本听不清,别人要和她说话,都要凑到她耳边。
听钱奶奶说孙奶奶正经是千金小姐出身,家教严格且识文断字,是上过女子大学的,年轻时也风光无限。
仔细观察后,确实是不同的,孙奶奶衣服永远是规规矩矩整整齐齐,头发也梳得一丝不乱,夏天时,钱奶奶天天穿个大跨栏背心,大裤衩子,而孙奶奶永远是对襟的棉麻衣服。她说话虽然不多,但永远是文邹邹的。
孙奶奶也多产,她总是羡慕现在有计划生育,说以前能生虽说是光荣的事,但实在是累死累活地受罪。孙奶奶生了九个孩子,现存六个,只有一个女儿。
孙奶奶把孩子们教育得特别好,孩子们都很有出息又孝顺,她跟大儿子生活,每天晚饭后,大儿子都会挽着老妈的手,溜弯消食,这种儿子真不多见,赵奶奶每次看了都羡慕嫉妒恨!
孙奶奶的大孙子三十五六岁的样子,也每天过来报到,陪着奶奶坐一会儿,是个很高很帅的男人,可惜不上班也不干事,没事天天打麻将,家里四五套房子只等着吃房租。
孙奶奶日子过得很惬意,每天门口坐着聊聊天,有时还会戴上眼镜看看报纸。大儿媳妇每天忙着照顾她自己那几个孙子所以不怎么着家,大儿子倒是退休了专心侍候她,唯一的女儿每周都会过来一次帮她洗澡,别人都夸孙奶奶是个有福的。
孙奶奶有一个规矩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过了晚七点家里不接待客人,就算天王老子来,七点后也敲不开她家的门,果然还是有些小姐的做派。
不过,孙奶奶心眼也不错,有几次下雨了,我不在家,她都把我晒在外面的衣服拿进去挂在我家门把手上。
④号人物一一李奶奶
李奶奶是我见过身体最好的老太太,她已八十三岁,但身板倍儿直,一米七五的大个子,身材一点儿没缩水,走路做事一阵风似的,很少见她闲着,即使在门口和一群老奶奶坐着,手里也拿着毛活。
李奶奶有两个儿子,住里外屋,这个老小区的格局很差,一门两户的设计,两家共用一个门,里面的那家是一室一厅一厨,总共也不到三十平米,外面的那家只有一室一厨,二十平米,卫生间在楼道里。李奶奶和小儿子生活,小儿子与媳妇住里屋,李奶奶带孙女住客厅,李奶奶的大儿子儿媳住外屋,孙子住校,回来时只能厨房里支张小床凑合着。
两家这样凑合已多年了,两个儿媳妇彼此不说话,老太太夹缝里生活,却是个爽朗的性子,由于屋子小,她经常端着碗在门口吃饭,每天大嗓门嘻嘻哈哈的,仿佛生活的苦从不存在。
说起李奶奶,我还想起一个无关的故事,有次老家来个亲戚,我请她在福华肥牛吃饭,席间手机没信号了,她骂道:“卧槽,大北京,手机居然没信号!"后来我带她走过一条胡同,她又骂:“卧槽,大北京的胡同,居然这么窄。"后来,唉,没有后来了,我没有告诉她李奶奶四口人挤在二十几平米的房子里。
大多数人都只会看大城市外在的光鲜亮丽,而忽略最底层也有无数窘困的人们。
不过,李奶奶是个乐天派,她在外面的花坛里年年种上豆角,辣椒等,冬天把大白菜码得齐齐的,天气一好,便搬出来晒,嘴里还哼着歌,根本不像八十三,倒像是三十八,那次我得了乳腺炎,她还专门从菜市场捡来玉米须让我煮水喝。
⑤后记
其实5号楼除了赵钱孙李老奶奶,还有周吴郑王等诸多老奶奶们,在这个最古老的小区里,她们是这个城市最早的建设者,也是城市变迁的见证者,她们大多数不愿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地方,不愿离开相处几十年的老街坊,她们大多都善良正直热心肠,她们就这样把岁月熬成故事,故事里写满千姿百态的市井生活。
我后来搬过很多次家,过惯着辛苦辗转的日子,却再也没碰到过那么有趣的街坊们,再没遇到过如她们般可敬可爱的老奶奶们。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第4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