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志杰
上周,儿子进行了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周末住校的儿子回家后,我还是忍不住问了句:这次考试怎么样?
儿子脸色凝重,不肯回答。我就知道了个八八九九,肯定考试的不理想呗。后来的交谈也印证了我的猜测,从名次上看的确让人担心。
我平时都是给儿子灌输“分数并不代表一切”的思想,这时当然要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心口一致”了。
我先和儿子一起看了看和第一名分数的差距不算太大,就暗自舒了一口气,在帮助儿子分析考前准备等事项后告诉儿子:平时的每次考试都只是一次演习而已,都是为了你升高中的考试做准备,在平时这些考试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是件好事,及时纠正才能避免今后犯相似的错误,而你的成绩也会在一次次的“纠错”中不断提高。
这就是我面对孩子成绩时所采取的态度,后来在班级微信群中看到儿子的班主任老师发出“英雄所见略同”的意见,就更坚定了我的看法。
很多父母十分注重孩子平时每一次考试,恨不能每次考试都能发挥出最佳水平,如果孩子出现失误,就会忍不住责备孩子,往往会在这时忘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格言。
如果将孩子的学业分为几个阶段的话,真正重要的考试只有“小升初、中考、高考、大学毕业”这四次考试,而其他所有的考试都是为了这些“终极考试”做准备。试想,有谁能在每一个准备阶段不出现错误呢?即使从概率学上分析,人总是要出现错误,不出现在平时,就很有可能出现在重要时刻。而在一定意义上讲,平时的每次考试的目的都是为了发现问题,然后才能解决问题,不断提高。
那么,在孩子考试成绩不佳时,父母主要帮助孩子从哪方面分析呢?
1、分析考试前的准备是否有问题。比如说我儿子是住校,我们无法照顾太多,据他说考试的当天早上为了打扫寝室没时间吃早饭,中午为了保持清醒头脑又刻意不吃午饭,听了这话让我哭笑不得。当然,这个问题在我给他解释后,相信他今后不会再出现这类问题。
2、分析做题思路和方法是否正确,这个经验来自于儿子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也是很多孩子的共性问题。思路出现偏差,就是偶尔蒙对了,对于以后来说反而是潜在的危险。
3、分析孩子学习习惯是否正确。对于错题,老师会在学校给孩子专业讲解,而作为家长就需要关心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问题,有了好习惯,才可能有好成绩。记得儿子班主任老师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孩子到了初中,比拼的不是成绩,而是细心和努力!的确很有道理,没有细心、努力的习惯,就是得第一名也只能是暂时的。
说句实在的,学习的确是件“苦差事”,所以,父母更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愉快、舒心的学习氛围,让孩子“痛苦并快乐着”,不能让孩子在一次次考试中丧失信心,丧失快乐,这对于孩子性格培养及一生的幸福来说,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