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跟读,公Z号《私想活动》整理,文责自负】【免费赠送会员请点击:风清不扬81】
第二天,杜少卿辞别李大人出门。他这次盘程带得少,又多住了几天,辕门上又被人要了多少喜钱去——辕门就是古代官署或军营的外门,不想被荐但给看门人的喜钱少不了,这都是人情世故。
随后他叫了一只船回南京,船钱三两银子也欠着。一路又遇了逆风,走了四五天才到芜湖,再也走不动了,这边船家又要钱买米煮饭。杜少卿身上只剩五个钱,算计着只能拿衣服去当。
散财童子做到这份上,也是没招了。杜少卿心里闷,且到岸上去走走,见是吉祥寺,于是坐下喝茶。越喝越饿,只好吃了三个烧饼,总共需要付款六个钱。
这下可怜了,一个钱难倒杜少爷,茶馆门都出不去。至于吉祥寺,那是芜湖最早的寺观,始建于晋永和二年,旧名永寿院。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时有个道士在面前走过去,杜少卿虽然记不得,但那道士回头一看,道:“杜少爷,你怎么在这里?”原来碰到了来霞士。
两人打了招呼,来霞士说:“我自上去叨扰少爷之后,这芜湖县的张老父台写信接我来做诗,所以在这里。我就寓在识舟亭,甚有景致,可以望江。少老爷到我下处去坐坐。”
张老父台,相当于小说里常见的“某父母”,就是县长、张姓父母官的意思。芜湖识舟亭是真有这个地方,就在芜湖西北江滨的鹤儿山上,旧名八角亭,明代所建,崇祯年间改名识舟亭,取谢脁“天际识归舟”诗意。
杜少卿道:“我也是安庆去看一个朋友,回来从这里过,阻了风。而今和你到尊寓顽顽去。”真是心大啊,一分钱也没有,还到处乱转。好在来霞士在,自然有人买单,于是进了识舟亭。
庙里道士走出来,来道士介绍:“这是天长杜状元府里杜少老爷。”道士听了,着实恭敬,请坐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