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掉进的温柔陷阱
目录:
1.点评者介绍
2.分享者介绍
3.文章创作背景
4.正文点评
5.文章总评
6.发文途径
点评者介绍
大家好,我是学习者联盟成员散漫游。喜欢阅读,用心写文。努力奔跑,希望今后的人生和以往不一样。这次由我点评写作六组组长阿依泰的文章《不知不觉掉进温柔陷阱》,不当之处请多指教,谢谢!括弧内是点评内容。
作者介绍
阿伊泰,学习者联盟成员,懒癌晚期,不爱看书爱装逼,座右铭:总有人要装逼,为什么不能是我。
写作背景
朋友开了一家小餐馆,生意火爆,在与老板的交流中发现了他的“生意经”,请对号入座,你有没有不知不觉掉进过这些陷阱呢?
朋友最近开了一家餐馆,虽然门面不大,听说生意不错,我们也凑热闹去捧场,入座后服务员递上一份菜单,菜单上面的菜品很简单,糖醋鲤鱼,油焖大虾,糖醋里脊…都是传统的鲁菜,大厨手艺很好,色香味俱全,但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咋就这么火爆呢,问了老板才知道他的生意经念的是真好呀。(1.“生意经”这样经验性词汇吸引大家往下读 2.大家平时遇到这样的情况是不是会忽视呢?作者发现不同一般的现象后,会主动询问,从而成文。这是否能给大家一点写作素材积累方向的启示?)
1.定价策略。这一点稍微有点儿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了解,明明10块钱的东西,偏偏定价9.9,就差一毛钱,但心理上感觉便宜很多,所以他的菜单上也都是19,29,39,58这样的定价。(开始介绍老板的生意经,这一点其实平时购物大家都会发现,但大家都不会总结其中的道理。)
2.特价菜。他们店每天推出一款特价菜,而且放在餐厅最显眼的地方,例如:酸辣土豆丝,西红柿炒鸡蛋,5块钱,消费者第一感觉是:便宜,反观其他的菜,定价普遍超过其他餐馆,但消费者的第一道心里防线已经被攻破,就不会太在意其他菜的价格了,而特价菜上的让利通过其他菜有赚回来了。
(第一道真正隐藏的小心机,想一想平时我们是不是会因为一道菜很便宜就自然而然的认为其他的菜很便宜?)
3.不舒服的椅子。餐饮业有一个名词叫做“翻牌”,一桌客人吃完,换下一批客人,就叫翻牌,如果上一桌客人因为聊天浪费太多时间,会影响下一桌客人就餐,自然利润上不去,赶客人快走太礼貌,说不定下次就不再光顾了,那怎么办,提供不舒适的椅子,坐的时间长了很容易疲劳,自然而然就离开啦。
(这个真是隐藏的很深,平时大家都不会注意到。如果作者不说,是不是大家也不会意识到原来“不舒服”竟然是店家故意制造的。由这一点其实可以推广到很多生活中细节的地方,很多看起来漫不经心的小事儿都可能是“特意为之”,大家可以用心体会。)
4.空盘子从来不收。如果不是顾客要求,吃完的空盘子服务员是不会主动收走的,为什么呢?就是让你形成一种错觉,我已经吃的很多了,不能再吃了,得快点儿走。
(这条和上条同理,都是用人们的“羞耻心”来达到目的。以上四个“套路”作者在列出名词后,都很详细的举了例子,便于人们理解,也便于人们延伸到其他方面,这一点可以学习。)
都说生意人精明,这样看来还真不错,说白了,就是我们的某些心理被商家利用了,不自觉的走进了他给我们预设的套路里。
(对以上的“套路”做出总结,分析其产生的内在原因。在我们写文时,列举了例子,最好在结尾收回来,从内部找出这些例子的共通点,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我们的知觉思维系统在作祟,知觉思维系统是不经过任何思考就可以做出反应的思维系统,跟理性思维系统相对,理性思维系统就像我们上述分析的一样,经过深入思考才能得出的结论,这种理性思维很多情况下会被知觉思维系统取代。
(对老板的做法深度剖析,从餐馆的这一现象拓展到人类普遍存在的思维习惯,这样说服人更有理有据。且这样的延伸,使得读者对今后无论什么情况下产生这样的思维,都能保持警惕。)
同事W做电话车险销售工作,工作中时常会被客户拒绝,但她邀约的客户承保率明显高于其他同事,我将她与客户的通话记录调出来反复听了很多次,找出了其中的原因。
(作者又一次举例,虽然是不同行业但同样成绩突出,多方面论证“陷阱”的存在。同时,这里需要注意到,作者又一次主动探究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说明这是生活中养成的习惯。)
她跟客户沟通时,不像其他销售一样,询问客户是否考虑投保这样的问题,而是绕过这个问题,直接问,“我是将报价发送到您的手机上,还是您有时间直接过来投保?”这种非A即B的选择题,让客户习惯性的在报价和投保间选择一个,客户接收到报价,就会将她提供的保险方案放入选择当中,过一周再打电话询问价格和方案是否接受,成功率就会高一些。
(对比这位销售和其他销售的区别,说明这样的“套路”是有效的,也说明了“陷阱”真的是会引导人们行为的。)
同样的道理,她还会用到提高保足保全率上,例如,三者保额有5万,10万,20万,30万,50万,100万六个档次,客户普遍选择20万居多,她在报价时,时常这样说“您投保30万还是50万?”,了解的客户会说20万就足够了,不了解的,多数会选择听起来保额较低的30万,相对于50万而言,30万比较便宜嘛,客户自以为做出了自由的选择,却掉进了她为你设计的套路中没有察觉。
(从更直观的例子说明“陷阱”的有效,但点评者认为此段可以删除,一个例子足够使读者明白作者的意思。)
这也是知觉思维系统作用的结果,在不经过思考的情况,不知不觉中朝着她给你设置的非A即B的选择题中做出选择,这就是销售人员的工作技巧。
(和餐馆经营成功的例子一样,总结套路,引导读者多方拓展。)
在上级机构实习期间,经常需要各机构反馈业务发展情况,某品牌经销商洽谈合作情况,一封邮件发下去,明确说明了最迟期限,很多机构仍旧不能按时反馈,催促很多遍,不断强调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这项工作会影响公司整体发展,balabala…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实效性依旧很差。
(从别人的例子中过度到自己实际遇到的问题,因为很多读者都是“读了很多道理但过不好这一生”,所以作者引到自己身上,提升读者对于实际应该怎么做的兴趣。)
听过罗辑思维后,学习了其中的一个方法,在邮件中表明“已经有15家机构反馈完毕,只差你们一家机构”,怕落后的心理真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不出半小时,回复就老老实实躺下了邮箱里,并附上各种解释,保证下次一定按时反馈。
(作者轻松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这个问题,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掌握了套路,不仅可以避免掉入陷阱,还可以成为设陷阱的人。双面论证了解陷阱的重要性。)
跟消费者说我们餐厅的菜很好吃,没有用;跟客户说保险很重要,需要提高三者保额,没有用;跟同事说这项工作紧急,没有用,这时候只能借助人性的弱点,抓住人的心理,对症下药,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有些套路,该走的还是要走。
(总结全文,如果你在生活中也遇上很重要但人们就是不以为意的事情,不妨也借助作者点出来的思维弱势,有效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你问我怎么躲开这些陷阱,那唯一的办法就是刻意将知觉思维系统转化成理性思维系统,这样未免太费脑子,倒不如学着将人的惯性思维为自己所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销售业绩,来的实际。
(回到文章的主题,如何避开陷阱。作者没有明确的办法,但指出了思路。并且你胡发现思路还是围绕文中例子的启发展开的,这也启示我们平时写文时要有重点,围绕一个点展开深入文章才有看点。)
整篇文章以论据+论点的形式,条理清楚,举例恰当,使得读者很容易理解并接受作者的观点。一大特色是作者善于从身边的事情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形成思考,总结成文,这也是对我们写作的一个启示。
选择这篇文章还因为引起我的两点思考:1.在大家做法一致时,如何才能打破平均水平做到出色? 2.为了做到出色,如何把握“陷阱”设置的限度? 我觉得能引发思考与讨论是一篇文章最出色的地方,也认为读者应该不局限于文章,多方面延展思维。这篇文章的启发性很好。
点评者发文平台:
简书ID:散漫游
分享者发文平台:
简书ID:阿伊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