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从零到一 从一到N 跨界能力
工作闭环和跟踪 偏执热爱
工作任务清单 等级分级制度
计1772字|建议阅读5分钟
你是否有这样的疑惑,在同一个公司、同一个部门,甚至同样一个岗位,每天在做着同样的工作,可是为何有些人很快就能够得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而有的人却依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原地打转。
有的人可能会把这个归结于能力问题、为人处世方式、性格特点,或者是其他的某些原因。
当然,任何一种结果的形成,都可以说是多种要素的共同作用,我们都无法尝试通过一种固定的因素来定义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对于以上的现象,听到过这样的例子。在某采购部门,经理安排小张和小王去办同样一件事情,最后都完成了却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面对任务过程中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小张虽然没有放弃,而且也踉踉跄跄地完成了。同样,小王却一步一步地走到了最后,并且也完成了工作任务。同样是完成的结果,分析最终小王得到晋升的原因,是对于事情的挖掘深度,以及对于工作闭环的跟踪总结。
这让我想到了“从零到一,从一到N”的概念,对于工作也同样适用。《从零到一》作者彼得蒂尔,在书中谈到了从创业过程中的艰辛经历,以及从零跨越到一的整个奋斗经验和心路历程。
后来,接触到吴军老师,他本人是一位跨界的高手,自由穿梭在每个领域,并且可以说是真的达到了融会贯通的通达程度。每次读他的文章,总是会想竟然有这么全面的人才,不但在生活的趣味性上,还是对于工作的专业性上都是一流。他总是会给人这种感觉,对于任何领域的知识技能总是可以信手拈来。
他这样谈过艺术作品的等级层次,他认为在艺术创作的零到100阶段,很多人都可以通过持续的练习锻炼就可以达到90分,而如果要实现100分则需要具备高超的艺术水平。还有,在帮助别人的事情上也是如此,很多人帮助别人总是虎头蛇尾,一开始很是热心,但最后总是不了了之。
所以,对于不同行业,或者不同专业来说,哪怕再小的事情都可以运用这个标准来衡量。
开过会的都有这样的感受,在每周的周例会上,基本上是对于过去一周的工作总结,并且制定下一周的工作计划,并落实到每个责任人的身上,最后对于每个人的工作疑难进行答复。那么,如果作为一名文职,负责人可能只是让你来通知下召开会议,细心的可以观察到不同的人在处理这样一件小事的差距。
所以,如果按照从零到100的打分标准,很多仅仅在群中通知就结束的方式,可能根本达不到60分的及格线。那么,再深入一点的可能会主动地询问领导会议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会议的主要目标内容,这时候勉强可以说是达到及格的标准。
我们是否可以再深入一点,作为传达信息来说,并不是简单地公布了信息就结束了。根据会议具体情况,如果我们可以提前确定好准时参会的人员,以及每个人可能会提到的问题汇总,并提前把信息筛选反馈给领导的话,这样可能可以达到70分。做到这个程度基本上可以算的上合格的标准,而这也成为划分一般和卓越的界限。
我们如果想要做到90分的标准需要完成什么,我想根据会议的过程情况,及时精准地做好会议纪要,并且标注出每个关键点的讨论过程和结果,以及与之相对应需要实现的目标和责任人,最后形成书面的记录发放到每个与会人员的手中,从而实现会议的完整性,并确保会议内容的通晓性。
但结果远不止于此,真正的高手是那些对于会议纪要结果追踪的人,他们会根据记录的内容,根据会议确定的时间节点和完成程度来督促提醒到每个人,并且把最终的情况反馈给负责人,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方案。
可想而知,当你把这样一份文件呈现在领导面前,在他的眼中肯定会看到“靠谱”两个字。所以,仅仅是这样一件会议中的小事,不同的人在处理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方式,而人与人之间工作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差距,也就是这样一点点拉开。
而对于任何事情来说都是如此,从0到60分只需要用心和努力就可以做到。
从60分到90分也是可以通过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的刻意练习实现的。
而那些做到100分的人,可能并没有前者的技术娴熟和精通,但正是凭借着偏执和热爱,将自己的全身心灌注在所做的每件事情中,追求尽自己可能挖掘事情的无限可能,从而将事情做到了完美。
因此,我们是不是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自己,只要我们原因当然都是可以的,每个人都有重新改变自己的机会。如果我们都认识到这种处理问题的等级关系,并且按照这样的等级清单对应深入改进自己的行为,那么我们都可以成为这样的问题处理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