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候上网的时候,发现了一种“文",大意就是说有些人读书越来越多的时候,反而更焦虑了。
当时我大概明白作者的意思——越读书心里越不安,思想越不稳定,更别说享受书中美好,享受读书的乐趣。
我刚开始的时候以为是受疫情的影响,可能经济上对大家的冲击比较大,尤其是那些月光族和负债比较高的人,想在短时间内缓解经济与现实的压力,所以会越来越虑。
后来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个样子的。
今天在读这本《阅读与写作讲义》的时候才知道,之所以产生焦虑是因为你读的书不是关于理想主义的书,进而使你脑中的理想与现实关生矛盾,也就是焦虑。
什么是理想主义的书?说这个问题前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诺贝尔的遗嘱:
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地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换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
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惟一存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古人在解决理想和现实矛盾时常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提出问题者,他们发现了这个矛盾后会结合自己的学识,提出这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可能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也可能是他和朋友讨论出来的,未必正确;二是提出建议者,他们针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构建了自己蓝图。
看到这两种情况再结合诺贝尔遗嘱你就应该知道什么作品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你就知道应该读那些作品了。
没错,就是读那些”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的作品,比方说《约翰~克里斯朵夫》。
这些提出者和建议者也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理想社会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上。
所以,当你读书的过程中有些焦虑的时候,有妨停下来看看这些作品是不是理想主义的作品,如果不是的话应该走一走前人已经蹚好的路,前人深层次的思考和高维度的智慧会帮我们走出困境。
希望这个小文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