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毕业的前几天和导师吃饭时候我们讨论起来工作以及工作中的诸多问题,我很担心地问老师,假如孩子真的很调皮不爱学习,我该怎么办?老师说还是要多鼓励,要有爱心,他说有爱心怎么会教不好学生。我明白做老师,做一名好老师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更需要我们综合的能力和素养。而这几天拜读了郑英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我深受感动,深受启发。
我一直在思考,以前我们是学生的角色,而现在我们是老师,当学生和当老师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两者千差万别。但真的没有联系吗?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我们品质的本色与基低。除了天赋以外,其余得都需要我们学习,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才要学习,化性起伪,才会有《劝学》这样的名篇,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勤奋必不可少,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学习多了,思考多了,就会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正如郑英老师在书中说“思想,就如X光,能给自己一种透视人生的智慧的力量”有思想的人,一定是主动寻找光明的人。顾诚的诗歌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教育这条路上,虽然有前辈为我们指引,但仍然需要我们自己独立摸索,自己走过的路才是最踏实的。外力给我们的机会,给我们的指引也需要我们自己吸收和把握,所以一切都需要靠自己学习思考。做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有你是有思想的人才能培养有思想的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树立批判意识鼓励他们大胆提问,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土壤。西南联合大学是在我国抗日战争期间,由北平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天津的私立南开大学南迁联合而成的学校。条件简陋,生活艰苦,但却培养出了一大批拔尖人才,不少人后来都成为蜚声中外的学术大师。众多的联大学子后来说起西南联大办学的成功原因时,都不约而同地强调“独立”、“自由”和“民主”,当时在西南联大学生中流行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如云,如海,如山”,下联是“自如,自由,自在”。这副对联当是对西南联大的学风、校风的一个非常恰当而形象的概括。汪曾祺先生每每不能忘怀的就是西南联大给予他的这种精神影响。那些教授们的言谈举止正是那个时代西南联大精神在他们身上的折射和反映。可见给学生留有空间多么重要。
与此同时,教师更要做一名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拥有一颗敏锐的心灵眼睛,扑捉身边孩子的心理和动静。当我看了郑英老师和三个个性完全不同学生“斗智斗勇”的过程,不得不感叹,郑老师的教育真的是一门艺术。她能在狂风暴雨中换起一颗柔软的心,能让一个自卑到矮到尘埃里的小孩重拾信心,播下一颗愿力无边的种子。也能让一个自负甚至有点自私的小孩乐当“绿叶”,扬其所长。为了让学生不与社会闲杂人员来往,郑老师每天自己护送学生回家,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老师对每个孩子敏锐观察和无限用心。今天听华平生教授的讲座,他说,生命的状态在于先奉献,老师要奉献,更要引导自己的学生奉献,学会感恩,这样杯中才会常有水,教师学生都有水。
而通读这本书,郑英老师之所以能成为如此优秀的教师,她永远有一颗人类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的基低,那就是仁爱之心,这也和之前饭桌上老师给我的忠告不谋而合,有爱心是教好学生的底色。而且永不褪色。
而我们老师应该所具有的这些品质,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做一个有思想,独立人格,有趣味,善于观察,乐于洞悉,乐于奉献的有心人就会形成一种赏心的气质和高贵的人格。这也就是郑英老师说的三境中的后两境。
如果把郑英老师的三境,即形象,气质和灵魂合三为一,那就是今天华平生教授今天所讲的人格魅力,管理,学习和课后的师生关系,老师用什么来征服学生,那一定是人格魅力。人格魅力不是用一两个词就能解释清楚的,我上述的解释也仅仅是一小部分。但不论怎么样,可能道理我们都懂,但做起来我们明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希望自己作为后天的补偿者,就算印在泥里的脚印很深很深,依然期待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力气踏过泥泞,迎接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