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因为偶然打开了这部电影,却没想到竟然安静地看到了结束。
平时大部分时间是消遣在文字上的,对电影并不感冒。
这次倒是个意外。
两个小时又二十分钟,不知这长度在电影里是不是属于考验耐心的那一类了。
赵寅成的颜值如图,女生看了想嫁,男生看了想被压。其实我不太会形容一个人的长相是多么的人神共愤,只是造物主从来就没在我脸上体现过公平。
一百四十分钟里我幻想了一百四十次。
没有剧情梗概的影评大概不是一篇正经的影评,我仔细斟酌了一番,为了体现出我观影是多么地粗略,简用一句话概之:
不入流的小地痞(或者说黑帮小弟)——炳斗(赵寅成)经历一次次背叛与被背叛,最终被吞噬的故事。
这是情节主线,整部电影同时穿插爱情、亲情、友情、兄弟情等副线。
抽丝剥茧,电影的中心有人用“人性”、“欲望”、“阴暗”、“肮脏”等充满着人之哲学的神秘高端词语来总结,自诩看出了人生百态,透观电影所要传递地“黑道精神”。
轻而易举地思考出人之本性,凡是听说读写无障碍者都披着哲人的外套。嗯,中国式哲学。
扯远了,回到《卑劣的街头》这部电影。
不想提那句被提烂了的名言,但我尊重每一位观影人发表的任何影评,言论自由需要在此体现。
只是不喜有些人自傲参透世事,斜睨众生。
我也不是什么好人,不善温和,吃人得很。
整部电影可以沿着一个字顺着各个方向深挖,相信有相同体会的人在看到我说的这个字便会发出会心一笑,只是不知屏幕那端的你笑得有没有炳斗好看。
这是痴汉笑,我本人不建议你们盯着手机或者电脑这般笑,太美。
言归正传,哲学命题太过高深,这篇仅是就浅显层面和大家交流一下。擅自认为,一个“情”字完全可以贯穿这一百四十分钟。
看过电影的仔细想一下,没看过电影的听我瞎掰扯一下。
副线其实是为主线服务的,前面提到的各种情其实都是与炳斗经历的一次次背叛与被背叛相关,或是直接促成,或是加了一把火。
① 爱情——姜贤珠
炳斗最终的结局,直接原因是他由于失恋将自己的秘密倾吐于导演,这一失误最终导致他惨死。
引用一句不恰当的老话:温柔乡,英雄冢。
嗯⋯不揪着这个不放了。
相信很多女孩子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都会被一个情节感动的流下金豆豆。
炳斗用书来丈量自己心爱的女孩子的鞋码,然后用自己通过拳头换来的钱买了一双商场里最舒适昂贵的高跟鞋。
也有些人是专门为了爱情看的这部电影。
在一次次地努力下,姜贤珠终于答应了做他的女朋友,听起来多么美好,但毫无疑问炳斗一次次地坚定决心下狠手杀人,与她并不是没有关联的。
退出黑社会,因为你怕我。
炳斗可以退出黑社会,但必须干一票大的,得到的金钱回报足够给自己的家人和心爱的女人稳定的生活才可以。
身不由己,不攻则死。
② 亲情—— 家人
电影简介清楚地写着炳斗有一个身患疾病的母亲和两个上学的弟妹。
这是他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当然也是促使他就算不为了自己,也要努力争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无需深谈人的劣根性,对金钱的欲望、对生存的渴望等,炳斗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面对自己生活困顿的家人时自然产生的情感态度。
当然,这并不是肯定炳斗这一人物形象。
只是,在面对那样的生活状态时,男人做出的一切都是发乎于天性的。
所以杀了朴检察官,杀了自己的帮会大哥,甚至企图从会长那分一杯羹。
亲情让炳斗不得不继续前进,直至深渊。
③ 友情—— 金珉浩(导演)
笑起来就连嘴角都透着一股子虚伪的这一人物,也算是被诠释到极致了。
炳斗最后被杀,毫无疑问有导演的一部分原因。
导演将炳斗杀人的过程搬到了大屏幕上,他因此成名,炳斗也因此招致杀身之祸。
实际上,就算没有导演,炳斗最后也是要死的,会长绝对不会留下一个满身都是秘密的人。
但导演的一系列做法无疑加速了这炳斗的死亡进程。
忘了介绍,炳斗与导演是小学同学,导演多年后找到炳斗,完全是为了他准备拍摄的黑帮题材电影。
而炳斗却无疑犯了混黑道的大忌——心软与轻信。
无论是电影还是现实,
友情有时候完全是单方面的存在。
④ 兄弟情——宗秀
宗秀是炳斗的小弟,也是杀死炳斗的直接关系人。
实力重演当初的炳斗与他的大哥的关系。
背叛与被背叛,天道轮回。
这并不是炳斗在影片中所强调的“黑道精神”,但却是现实中的“黑道精神”。
其实炳斗也不是什么好人,他曾强调“一家人”,但多次采用暴力对待宗秀,上行下效罢了。
本是一致对外的过命兄弟,最后却反复地被算计,直至宗秀捅炳斗的最后一刀时,炳斗的眼神里还是充满着不可置信和怀疑自己。
从威逼导演报警开始,宗秀便不再是给自己的文身浇水的那个宗秀了。
只是不知宗秀以后喝酒时会不会想起炳斗的那句:给兄弟们买套像样的西装。
炳斗这一人物形象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存在。
他阴险冷酷却又善良纯净,他残暴不仁却又义气横生,他拥有坚硬的拳头的同时竟还深藏着一颗柔软温暖的心。
然而,残酷的社会并不给他喘气的机会,死亡从一开始便紧紧扼住了他的喉咙,这是命运的礼物。
引用一段自己还算喜欢的文字来结束这篇不甚正经的影评,也将这段话送给你。很荣幸你能认真地看到这儿。
“如果我们能早些懂得人生的真谛;如果我们能读一本书,可以从中知晓一切哲理而避开那些必须步步实践的泥泞的逆旅和必须口口亲尝的酸涩苦果,也许我们会及时地抓住幸福,而不致和它失之交臂。可是,哪怕是为着最平凡,微小的追求吧,想完美如愿也竞是那样艰难莫测。也许,正因此人们才交口感叹生活。我们成长着,强壮和充实起来,而感情的重负和缺憾也在增加着,使我们渐渐学会了认真的感慨。而当我们突然觉得思想上长大了一岁,并实在地看清了前方时,往事却不能追赶,遗恨已无法挽回。
我们望着比我们年轻些的后来者,望着他们的无畏,幻想和激情,会有一点儿深沉些的目光。在清风中,在人群里,我们神情平静地走着,暗暗地加快了一点儿步伐……”——张承志《黑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