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人编年史

    如果你仔细查看历史,会发现盛唐的每一年都充满传奇。

    675年,王勃在前往越南交趾看望父亲的路上写下《滕王阁序》,名动天下。仅仅第二年,王勃去世,享年27岁。也是同一年,同岁又同为初唐四杰的杨炯登科,拜校书郎。命运殊途,而此时的贺知章陈子昂张若虚还在年少苦读。

685年李隆基出生,而前一年,他的父亲李旦刚刚被武后立帝。他的命运也因此改变。在武后独揽大权的年代,谁也不敢想象。这个婴儿会在将来问鼎大唐权力的顶峰。

688年,王之涣生于山西太原。

689年,孟浩然出生于湖北襄阳。

694年,最后一位初唐四杰杨炯去世。

698年,王昌龄生于山西太原。

700年,陈子昂遇害被杀。

701年,王维李白出生。

704年,崔颢高适出生。

可以看到,前一代正陆陆续续走向归途,下一代纷纷踏上前路。初唐逐渐落幕,而盛唐气象师团的大门徐徐打开。

705年正月,武后病重,太子李显复位。同年十二月,武后还天下重归李氏。也正是这一年,5岁的李白跟随父亲,举家从中亚碎叶城迁居四川青莲乡,落地生根。

710年,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举兵诛杀韦后党羽。拥立其父李旦为帝。同年,那个写下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王瀚顺利登科及第,满心盼望一展雄才抱负。而他不知道的是,也不过多年后,他将亡于中途。

712年,李隆基登基,开元盛世也就开启了。

盛唐到来,而这一年,河南珙县的一户人家生下一名男婴名叫杜甫,未来他会成为整个大唐的骄傲。

此时,孟浩然隐居鹿门山,他的生死之交张子容辞他而去京城赶考。他做诗送别,把时间稍微拨快一点,给所有的主人公十年灌溉成长的空间。

725年,身在河西的王昌龄写下大量的边塞诗。比如说《从军行》,“青海长城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而几年之后,同乡的王之涣仿佛要跟这个七绝圣手比一比,在玉门关的另一头写下《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26年,仗剑去国,自经远游的李白来到了扬州,因为思乡写下那首名扬千古的《静夜思》,直到冬天离开,将往湖北安陆,并在哪里结识了孟浩然。而然此时的少年杜甫来到了洛阳,与李龟年相识于岐王府上。

727年,王昌龄进士及第。

李白在孟浩然的撮合下,取了宰相孙女徐氏成了赘婿。728年,四十岁的孟浩然再次落榜。

在长安是为社交狂魔的他,也不甘寂寞,先后勾搭上王昌龄,还有王维。

731年,杜甫离开河南漫游,先去了山西,后下吴越,高适北上,来到了燕赵。

这一年,王维原配妻子去世,他闭门不出,独自悲伤,在河南嵩山之下的一户农家中,少年岑参刚刚丧父。寒心苦读,渴望来日出人头地。于嵩山之上,此刻李白正居住在隐世好友袁丹秋府上,寻仙问道,犹豫就此归隐。

你看这一年,有人四海游,有人亲朋丧,有人避世间。而四十三岁的孟浩然不忘初心,依然在交好友。

735年是适合进取功名的一年。高适去了长安,杜甫去了洛阳,但殊途同归,两人一道落榜。

而早已是进士的王维,在这一年因为才貌双全,得到张九龄的推荐,顺利官拜右拾遗。第二年,失意的杜甫来到了吉兆之地,登顶泰山。写下了那一首《望月》:“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层云,决眦⼊归鸟。会当凌绝顶,⼀览众⼭⼩”。

737年,名相张九龄被李林甫陷害,被贬荆州。突然想起来,几年前有人献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得极好。于是,年近五十岁的孟浩然应邀入幕。也大概是此年,韦应物出生。

这一年,王维当了监察御史。跑去河西,在路上看到了边塞风光,于是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跟着次年,高适因为碰到了从边塞而归的友人,感慨作诗《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唐的一切看起来都依旧美好,但繁华之下见冰山,四处正埋伏着隐患。三年后,随着一代名相张九龄的去世,奸臣当道,玄宗不思进取;开元盛世将不可避免的走向衰亡。

大唐的每一年都是传奇,此时距离开元盛世已经二十多年,有的人功成名就金光照面,有的人行至终点日落西山。离安史之乱发生还剩十多年,诗人各自绽放,却始终走向殊途。

739年,王昌龄被贬岭南,孟浩然患了背疽,病重卧床,众好友纷至沓来探望。这一年,杜甫和高适这两个落榜青年失意之人,终于在山东相遇,一拍即合。几年之后,又会遇到一个叫李白的人,来上一段锵锵三人行。

740年,北归的王昌龄途经襄阳,看望孟浩然。临走之前还嘱咐老孟好好养病,改日一同畅饮。随后他又一路北上,先后结识了李白岑参。而他这一走 孟浩然疾病加重,最终病逝,终年52岁。王维因公南巡途经襄阳。得知好友去世,并亲自为孟浩然画像,赋诗: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世事颠簸,聚散两难。高僧寒山拾得此刻呢振臂于古寺之中:哪怕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一概忍他让他由他避他。

742年李白在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推荐下,如今,玄宗降颜相迎,被封为谪仙人,属于李白的盛唐终于到来。他为了这一刻,等了十多年。有人起高楼,有人封幕帘。这一年,那个写下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王之涣病逝,终年55岁。

744年,狂人贺知章辞官回乡,感慨做《回乡偶书》,不久病逝,终年86岁。今年岑参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中进士。这一年是值得被纪念的一年因为此时李白被赐金放还龙去洛阳寻找好友丹丘生,决心问道归隐。在这里,他遇到了从山东归来的杜甫。大唐的两座顶峰,终于从此相会。当时的二人也未曾想过,而未来整个中华会因为他们的出现熠熠生辉。随后,他们又遇到了高适。三个人一同畅游河南各地。745年,李白去了齐鲁,再次碰到了杜甫,李白一看到杜甫就说:你也在呀?杜甫回答:巧了不是。李白又问:那一起走吧。杜甫说:没问题,山东我熟。大概这一年冬天,李白打算南下,杜甫决议西去,两个人就此分别,而这一别就是永别,从此再无相见。李白孑然一身而去,杜甫就用尽了余生追赶思念。

747年,玄宗想招揽天下英才。李林甫却操弄考试,却无一人中选。落选名单中,杜甫在列,李林甫逐渐权势滔天。这一年,安禄山假扮憨愚之态,哄得玄宗开心,还认了杨贵妃为母,盛唐危机四伏。

749年,久经贫困的高适,终于在张九龄之地的推举之下呢某得一官半职。曾三担任掌书记,准备跟随高仙芝出塞。人生两进,此时的杜甫正四处拜也,但总是求门无路,一家老少饥寒交迫。

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写的那一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随信寄给了他。

750年,天宝九年,回看历史,此时距离安史之乱发生还有5年。一切仿佛都进入了倒数阶段。

这五年间,杜甫屡试不中,困居长安,观察着朝中局势,又见战火已从边塞烧起,民不聊生,陆续写下了《兵车行》《丽人行》等名篇。李白日渐衰老,自从被赐金放还之后。十年间云游天下,四海漂泊。先后写下了十七首《秋浦歌》感叹世事。高适进入军幕,随军而行。王维居家守丧,按冠板眼。这五年间,有人高中有人被贬 有人出生有人离世。高堂之上妍歌艳舞征程盛世,高堂之下,仿佛人间依旧斑斓,但却没有人笑得出来。诗人敏感,总是能在蛛丝马迹之中寻见匕首寒光。或许沉默或许忧心忡忡。

755年,安禄山起兵,安史之乱爆发,盛唐在烽火之中结束,昔日镶嵌在冠的明珠瞬间碎落一地。诗人们混在其中,有人投降,有人逃难,有人被杀,各自漂泊零落。

755年,岑参刚到西北边塞不过一年,成了安西北庭节度使的判官,在送别前任的时候,写下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虽把冰雪写得极美,但终究苦寒。李白在从秋浦游玩之后来到了泾县,受到了当地一位豪士的热情款待。临走前,李白深情饱满地写了首诗送给对方,这首诗叫《赠汪伦》。而此时四十岁的杜甫终于在这一年谋了一官半职,负责看管兵器库,俸禄勉强养家。来京十多年回家探望,一路看到了民不聊生,于是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恰恰也揭示了大唐的隐积。而他不知道的是 此刻安禄山正在范阳起兵,从此改变大唐命运的安史之乱,在这一年冬天终于爆发。756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随后长安沦陷,太子李亨就位于灵武,玄宗出逃至川蜀。

在历史面前,不同的境遇与选择导致了诗人的不同命运。运气差的比如王维被叛军抓获押致洛阳,他强行吃药患上痢疾,誓死不降。而本上甫听说新帝即位,立刻跑去面圣。在途中被捕,等他被放出来的时候,写下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叹诗句。而与杜甫同是昔日落魄之人高适几年间青云直上。在这一年,他跟随玄宗去了川蜀,随后更是成了淮南节度使,奉命讨伐乘机叛乱的永王李鄰。巧的是一直游山玩水隐居深山的李白,此刻正好被途經的永王军队抬募入伍,而在被定罪之前,他还一直以为自己终于有机会报国。这一年马嵬坡兵变,杨贵妃被赐死,玄宗痛苦不堪,肃宗被迫继位,重整朝纲。一切都处于混乱动荡之中,无人能够幸免。街舞青年,岑参和杜甫先后赶赴肃宗所在的凤翔拜见。李白因为投靠永王,被流放夜郎。王昌龄在北上的路上,被亳州刺史吕秋小杀害,享年六十岁。这一年,安庆绪弑杀其父安禄山,而唐军则陆续收复长安洛阳。要处理当时被俘投敌的叛臣时,王维就身在其中,所幸的是他因为装病以及写了宁碧池以此明志。另外呀,因为弟弟平反有功,为王维誓死请罪而被赦免。

759年,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兵马相争。史思明趁机诛杀安庆绪 独揽大权。而朝中呢,高适调任彭州,王维成了中书舍人。杜甫的前几年被贬化州 一路写下了名留青史的《三吏》《三别》,随后在这一年辞去职务 举家前往成都。在严武的帮助下,定居浣花溪草堂,在逃难的路上 他仍然心系被流放夜郎的李白,写下了《梦李白二首》:浮云中日行,游子久不至;山夜凭梦君,轻轻见君意。而这一年大旱 ,为抚民心大赦天下。李白也因此幸免于难,重获自由的他写下了《早发白帝城》,他甚至不知道生死漂泊至此,远方始终有故人思念,接下来的一切似乎都已经注定。

761年,王维辞去了所有官职 ,身无牵挂,魂归大梦 享年六十一岁。

762年 李白把毕生心血交给了足书之后,卒于当涂 享年六十二岁。

763年安史之乱平息,外患鹊起。

765年高适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而年纪最小的杜甫看着昔日好友片片凋零,无可奈何。他的这些年里,辗转川蜀各地寄人篱下 ,也先后创作了《秋兴八首》《旅夜书怀》等等四百多首诗歌。在770年,杜甫在前往岳阳那艘小船上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此时是大历五年,盛唐落幕 那个无比耀眼夺目的年代恍惚昨日 ,闭上眼睛,好像仍然能够看到。贺知章和李白席地而坐,相约痛饮三百杯。孟浩然起身告辞远游,王维独坐西边不曾挽留在黄沙之中。王昌龄,王之涣正在斗诗高适,拉着不太情愿的岑参紧随其后,而杜甫就在一旁看着他们微笑着,不知何时流下了眼泪,等待睁开眼已过百年,璀璨是璀璨耀眼是耀眼。终究匆匆,星河变幻,一切难留。

每个人都是不世之材,又因为各自的出身性格际遇,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在历史的这一块画幕上留下了斑驳的影子。自己要怎么去看待他们的一生呢?不甘平凡,努力发光,即便是流星也偏要做。正是这一份倔强,成就了盛唐的风。

当然,历史还在继续。

768年韩愈出生。

772年刘禹锡白居易出生。

773年柳宗元出生。

779年元稹贾岛出生。

二十年后,大唐再起风云,而,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826评论 6 50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968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234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562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611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482评论 1 30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271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166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08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14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926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644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249评论 3 32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866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991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063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871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