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然悟道日志

死亡一直是敏感的话题,对死亡的认识也因在道德经思悟中,在老师一次次课程的开示中对死亡感受己从恐惧死亡的害怕之心到感知与永恒同在的感恩之情。人生最大的事情是生死,学道德经明白了死亡具有更深的价值和意义。

一、死亡是活好走好

小时候怕父母死,那时许愿希望自己比父母死的早,弱小的心灵不知道对死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只能在你我和生死的二元对立间取舍。现在对于父母,感觉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很多,首先从心中升起信心,通过自己的修行,可以让父母走好,活好,把原来对父母的担心都放下了,因为知道要在正确的地方下功夫,儿女对父母柔顺,也是给父母最好的养生。找到了方法,很珍惜每次和父母相聚的时光,自己有能力,有信心陪伴父母渡过快乐的晚年。

二、对死亡认识的全面性,整体性。

死亡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有些人死的不自然,有些人可以"享尽天年,寿终正寝”。老子讲“出生入死”目的,就是让我们最终要与自己人生三层楼的血脉相连!死亡是回归,肉体的消亡,本源的我自然回到生命三层楼的最高层——那就是道!不认识道,就如忘记了回家的路,认识道,依道而行,自然可以返回大道的永恒故乡。

三、我们必须要内观自己,保持与道创造、平衡的规律合一,才能进入生命的永恒。生命的美丽之处就是与死亡为伴——肉身虽会消亡,祖先虽会离去,但他们都还活着!只是进入了另外一个时空,继续关注着我们。有一次孩子犯错误,让他们在菩萨面前跪着,跪完问起刚才感悟到什么了?孩子的回答令我眼前一亮,五岁的儿子说我应该感谢死去的人,因为有了他们才有我们。这句话没有人教过,我活了四十年才明白的事,其实早己在孩子们的心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连根,护根,感恩于祖先的庇护。

四、善摄生者是在造化更多新生命

当我们通过行自己所行的道德之光来向祖先表达感恩时,宇宙的集体意识将流经我们的意识,那就是生命无死地的境界——也是让生命进入永恒的空间。当问自己的死地是什么呢?就是在求道的路上永不退转,有时自己会懈怠,满足现状,不只能满足自己安乐,只要还有很多众生苦,我们是不可能有真的安乐。只有怀抱赤子,虔诚,谦卑,绵绵之心,滴水穿石之力才可圆满此生。感恩老师的每日开示,感恩有一群志同道合的道信家人,牵手在一起,才能造化更多人的新生命。[爱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