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可怜人

从最初的强迫性阅读,到后来的津津有味,这是我读阿Q正传的前后变化。

我不喜欢这类的文章,但是当真正看到心里去,就会发现,原来我也可以看的非常愉快,全然没有最初的纠结。

整个文章读下来,对鲁迅先生所塑造的或者说所描写的这个人物,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

阿Q这个人,有社会底层人民的质朴,愚昧,也有狡黠圆滑。

他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既憎恶权势,却也趋炎附势;既无赖霸道,也懦弱保守。是那种想可怜他,却又感觉他很可恨的一个形象。

文章最后花较大的篇幅写了他革命的情况。整个革命过程中,可以发现,那种深植在灵魂深处的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让他对革命有着很深的误解,文章中提到“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

可是即便深恶痛绝,但自身屈辱境况和悲惨的生活让他不得不去倾向革命,这又是一大矛盾的地方。所以他看到“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况且未庄的一群鸟男女的慌张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

也正是从阿Q对革命的那种曲解,可以看出当时的革命是没有群众基础的。

阿Q本身有革命的意愿,说明已经有了最初的那种革命意识的萌芽,但是却早早成了无辜的牺牲品,侧面反应出鲁迅先生对当时革命是有一定成见的。鲁迅先生应该是觉得当时革命并不在乎下层贫苦人民,他也正是通过这个人物,告诉那些革命人士,不要忽视了这样一股已经有了革命意识的力量。

限于对当时社会背景的认知不够,仅仅靠通读一遍文章并不能真的读懂太多,好些地方有那种感觉,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出来,有点类似于茶壶煮饺子,心里有,却吐不出来。

真正去研读这些名家的作品,才真正发现,他们每一个人物的描写,每一个场景的布置,都不是随意的,他们都有要表达的寓意在里面。

以后我会有意识的去读一些名作,试着去理解文章本身要表达的东西,试着去走进作者的内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章 阿Q的一生所爱——吴妈 《阿Q正传》结尾里,鲁老爷子是这么写的:“阿Q被抬上了一辆没有蓬的车,几个...
    老旁阅读 3,934评论 0 2
  • 自Java 6开始,Java程序启动时都会在JVM内部启动一个JMX agent,JMX agent会启动一个MB...
    Java架构_师阅读 1,415评论 0 3
  • 四、出殡 正月二十六,出殡的日子。她由老屋搬进祠堂,然后归山。 进祠堂是宗族对女人的最高奖赏。为进...
    亭子2016阅读 384评论 0 2
  • 微信圈说:下雨了!微信圈说:这个星期六好热闹!我,似乎就这样活在一个社交软件的世界里,不,我不甘心。 我赶紧试图把...
    蓝莓朱古力阅读 166评论 0 0
  • 今天是周五,儿子明天和后天休息,所以作业今天也可以放松点,能写几样写几样,所以老公早早就去托辅接他了。 ...
    邓启旭邓君浩妈妈阅读 147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