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我想起了十五年前的自己。那时候自己刚上班,一同进入单位的还有另外三位女孩。我们租住在一套房子里。每天一起上班,下班自然也会一起安排活动。当时的活动大多是逛街和相亲,而我对这两个活动都提不起兴趣。最吸引我的是去书店,在书店我可以待上一整天,可是碍于面子等原因,我都压抑着自己的想法,逼自己去合群,结果是耗费了大量时间,自己成长的很慢。
(1)逼自己合群,是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
看看我们身边,在合群这件事上身不由己的事还真不少。小王不喜欢应酬却不得不和领导同事喝酒K歌,小张不喜欢运动却被室友带着每天去跑步,小李看朋友们都在做微商自己也跟着加盟逼自己卖货……细细想来,这些不得不逼自己的行为,实际都是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说白了就是不敢拒绝别人,怕得罪人,怕因此破坏了同事朋友关系今后不好相处,怕这怕那,最后干脆委屈自己。回想十五年前的自己,真的是傻的可以。因为那时的四姐妹都已四散纷飞,时间证明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都差别太大,即使那时说一句“不”又有多大的关系呢。说到底,还是自己不够自信,没有可以让他人敬佩或仰视的本领。在他人眼里,你和他们就应该是一群人,尽管你自己内心认为自己还有其他的空间,可是你并没有实际的行动把自己的决心和目标讲出来更没有做出来,甚至还羞答答的隐藏和掩饰,那如何让他人理解你呢?所以,我们需要练就自己强大的内心。
(2)练就强大内心,需要主动突破困局
练就强大内心,不是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不能等待有个超人腾空而降来拯救你,我们需要自己主动去突破困局。还是说我自己的故事吧。意识到不能再这样整天逛街吃喝下去了,我首先搬离了寝室,在空间上和她们有了距离。其次,我制定了三年大目标和每月小目标,并找到另一系里和我有共同语言的同事,我们相互支持,在三年内考上了研究生,脱离了那个安逸到让人平庸的圈子。因此我说“求人更要求己,行动改变境遇”!突破困局,需要主动出击。综观许多成功人士,都是拥有主动突破困局的行动力,才一步步为自己找到了舞台,成就了自己的价值。
(3)主动突破困局,你需要不断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世界上认识什么最难?答案是自己!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性格特点,气质类型,我适合和什么样的人相处?我适合和什么样的异性结婚?我穿哪一类服装比较好看?我和哪一类上司最能相处融洽?我有哪些特长,又有哪些潜能?哪些场合最能发挥我的优势和特长……如果我们在一张纸上像这样罗列20个以“我”开头的问句,然后自问自答,每一个都有明确的答案,那么恭喜你,你对自己的认识足够全面也足够深入。认识自己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和内心对话,平衡自己的欲望和能力的过程,是一个接纳自己不完美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另一角度理解他人的过程。当我们足够了解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我们就不会去做“逼自己合群”这样的傻事了,因为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那个群不适合自己咱就很自然的说“不”了。
(4)方向对了,行动跟上了,你自然会遇到合群的人
俗话说选择比努力重要,的确如此。一旦我们认清了自己,认清了形势,那么就要迈开步子去做那些“不傻”的事了,比如主动选择社交群体,而不是逼自己去合群。加入坚持星球,我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思考。鲁莽吗?武断吗?事实证明,一点也不,而且,这是我近一年来做的最正确的一个选择了。为什么我会那么快决定呢?事实上,我性格里有很大一部分优柔寡断在里面,这看似和平时的沉稳冷静的我不太符合,但事实是,这恰恰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因为多少年来,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圈子,寻找这样的平台,我学习心理咨询学习家庭教育,我做教师培训,我业余参加读书会,也自己举办多场公益读书会,这十多年来我做的事情都是一种表达,一种诉说,一种大家抱团被看见,这不就是坚持星球可以带给我们的吗?当我听到翠翠老师提到“极致、利他、价值、正念”这八个字时,我忍不住热泪盈眶,这就是我苦苦寻找想要加入的圈子啊,这就是我上下求索想要达成的境界啊!所以我说,方向对了,再把行动跟上,我们根本不需要逼自己去合群,自然会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往一起凝聚。
多花点时间再探究自己身上吧,向内寻,和自己对话,一旦我们看清了自己,我们就有能力为自己选择适合的方向。有了灯塔的指引,我们就加足马力积极行动就是了,路上,全都是志同道合的人。
合群,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