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二十九日,宁波市“公办民校”小升初“市本级区域招生”进行第一批次入围学生面谈(学习能力测评),一大早市本级6所学校门口人满为患,场面堪比高考。
依照此前市教育局相关政策指导,各校在开展面谈或学习能力测评中,“现学现测”的特质还是比较明显的。根据考生回忆,兴宁中学的面谈考察语文和英语时,一共有4道大题:画思维导图、回忆读过的书、模仿汪曾祺的“拌菠菜”写300字、英语小短文写作。
得知题型后,有家长来问我:“为什么会考拌菠菜啊?完全没有想到。还有,仿写要注意些什么,才能拿高分呢?”
首先我们来看:为什么会考“拌菠菜”?
用汪曾祺先生的文章来要求仿写,这个题目本身是出得有水平的,考察角度也是巧妙并贴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别的,出题者意在引领孩子读经典、学经典,在阅读中以“仿”为抓手,给语言训练创设了一个支点,期待孩子找到并展现适合自身的语言表达方式。
汪老的文章,尤其是散文中对“微小事物”的趣味和鉴赏力,既沉迷又娴熟,和当代人“爱之,而不能言说”形成了鲜明对比。他自幼学习绘画、书法、刻石、戏曲等,这些古典文化的长期浸润与滋养,培育出他对汉语言的灵性和敏感,使得他的文字优雅隽永,简约有味。
就拿这篇《拌菠菜》来举例子吧,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约而不简单,细品之齿颊留香,口中生津。再读之,琢磨之,这道菜似也会做了,不亦快哉:
拌菠菜
拌菠菜是北京大酒缸最便宜的酒菜。菠菜焯熟切为寸段,加一勺芝麻酱、蒜汁,或要芥末,随意。过去(一九四八年以前)才三分钱一碟。现在北京的大酒缸已经没有了。
我做的拌菠菜稍为细致。菠菜洗净,去根,在开水锅中焯至八成熟(不可盖锅煮烂),捞出,过凉水,加一点盐,剁成菜泥,挤去菜汁,以手在盘中抟成宝塔状。先碎切香干(北方无香干,可以熏干代),如米粒大,泡好虾米,切姜末、青蒜末。香干末、虾米、姜末、青蒜末,手捏紧,分层堆在菠菜泥上,如宝塔顶。好酱油、香醋、小磨香油及少许味精在小碗中调好。菠菜上桌,将调料轻轻自塔顶淋下。吃时将宝塔推倒,诸料拌匀。
这是我的家乡制拌枸杞头、拌荠菜的办法。北京枸杞头不入馔,荠菜不香。无可奈何,代以菠菜。亦佳。请馋酒客,不妨一试。
知其为“好文”后,如何仿写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先找到仿的路径,即关注语言形式。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好的文字,都是经过艺术家的匠心而完成的,再以微妙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常人”所难以留意和了解的。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关注的是那个“人人口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秘妙——“文本秘妙”。
一、抬头看路
文本秘妙藏在何处?如何得知?唯“读”而已。拿到文本后,不要急于下笔仿写,要“找路”——先认真默读,思考其结构、段落层次及每一段的表达方式。
比如此文,三段层次分明,非常清晰。先说拌菠菜的出处及简易做法,再写自己做的“细致版拌菠菜”做法及吃法,最后荡开一笔,提及此法的来历。
中间一段是为浓墨重彩描写的一段,第一句总说“我”做的菠菜稍为细致,再分写以下几步:
1、拌菠菜时处理菠菜的工序:洗、去根、焯、捞出、过凉水、加盐、剁碎、挤汁、抟形。
2、配料有哪些,是怎么准备的。
3、调料的品种及调制。
4、上桌后的吃法。
这几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读之让人有一气呵成之感。再加之作者用词细腻准确,富于质感,尤其是一连串动词的选用贴切而传神,这样的写法,就是该文本的“秘妙”之所在啊。
二、用心走路
寻得路径之后,是要用心走好“路”。先打好腹稿:写什么、怎么写?
考场时间紧张,最好选择自己特别熟悉的内容来写,比如常见常做而做得好吃却不容易的家常饭食“蛋炒饭”、“西红柿炒蛋”、“拍黄瓜”……
写时细心布局,可套用仿文的布局谋篇方式,段落内的层次安排做到有序、从容。语言表达上,学习作者语言的凝炼与生动,尽量写得简约而不简单。
做到这些,得高分,定不难。
以上,是笔者对“小升初”遇到“拌菠菜”这样题型的支招。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孩子学习语文,是长期涵泳的过程,绝不可急功近利,更不必焦虑慌张。
语文能力的获得,从海量阅读中来,从有效阅读中来。可以想见,这样的题目,如果交给一个在小学阶段已经爱上汪老作品,并通读其作品的孩子来写,可谓得心应手。反之,对于阅读品位低下,缺乏文字鉴赏能力的孩子来说,也会如“猪八戒吃人参果”一般食不知味,不得其妙。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读书学习的“厚积薄发”,宋代学者陆九渊曾有诗云“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他告诉我们:平时读书心要静,不能慌里慌张,要细嚼慢咽,慢慢消化,读后才能饶有兴味。至于不懂的,无需穷根问底,不妨一跃而过。读完要“切身”,形成自身的思想,写出自己的作品,就要碰撞出火花,需“急思量”。
孩子平时的阅读是“输入”,创作过程是“输出”,在这两者之间,要有持续不断地“刻意练习”,以捕捉自己独一无二的表达方式,实现从“阅读此岸”通往“写作彼岸”的泅渡。
愿我们的家长将目光放远,抓住阅读之本,培养孩子深而广的阅读思维,以帮助孩子们实现“深挖洞、广积粮、打胜仗”的目标。
愿我们的孩子们平时博览群书,坚持独立思考,在考场上不骄不躁,“急思量”而不慌张,用训练有素的“写”,沉淀思维的智慧,彰显阅读的品质,析出晶莹剔透、无比美丽的生活晶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