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天前有一个朋友和我闲聊,关于读书有没有用有了一点争辩。
朋友说读书没有用,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他举了很多例子,说了很多理由。
比如理由一是书上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用不到,看书和打游戏没有什么区别,都只是消遣打发时间而已。
你就是读完二十四史,知道上下五千年,能有什么用呢?到头来最大的作用不过是用来在朋友之间吹牛,就这还得是对方对这个话题有点兴趣。
理由二是很多不识字的人照样取得很大的成就,因为和尚是最近的热点,于是举了个和尚的例子,说慧能不识字,没有文化,但他却是禅宗六祖......
不管朋友列了多少理由出来,我始终坚持说读书是有用的。
于是朋友反过来问我,那你说读书有什么用?
我说对每一个人作用都不一样,即便无用,无用之用也是一种用。朋友说你这是耍赖的说法。
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其实这件事又何必争论,于是我就说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看法,我们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就行了嘛。
▼
然而今天,朋友忽然发来消息说,读书是有用的。
我调侃他,怎么还主动伸脸让人打呢?三天前你还言之凿凿信誓旦旦呢,刚过了三天你的观点就一百八十度大反转了。
于是我们又开始了一次争辩......
人应不应该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
这一次,朋友用一句话就打败了我。
他说,一个人十五岁有一些观点,到了三十五岁,如果还坚持着和十五岁一样的观点,没有任何改变、补充,那只能说明他二十年没有进步。
▼
坚持和改变都是进步的朋友。
一个人始终坚持如一,就能说明他有原则吗?
主要得看他坚持的是什么事情,是坚持跑步,坚持喝酒,坚持说爱国,还是坚持说老王这个人人品一般?
老王是会改变的,也许之前他确实人品一般,但也有可能他痛定思痛,洗心革面了呢。
也许他对朋友对同事人品一般,但他对孩子,对家人可能情深深雨蒙蒙呢。
最主要的是,你得给老王一个机会。这是为你好,因为改变一直都在发生着。
▼
世界是流动的,信息是爆炸的,他人是复杂的,我们自身的阅历和感悟也在日日更新着。
面对变化的世界,人应该坚持什么,改变什么?
把某个时刻的观点刻成石碑,供奉起来要求自己终生膜拜,这不是有原则,而是画地为牢。
所以别怕被打脸,不要把坚持变成枷锁,改变也不是“出尔反尔”。
更高阶的“坚持”,是坚持开放的心态,坚持反思的勇气,坚持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通透一点。
从这个方面来说,忽然发现自己要“出尔反尔”被打脸,反而是件好事。
只要那改变源于更深的思考、更广的见识或更真的体悟,那就昂起头,大大方方地“变卦”吧。
推翻昨天的自己,恰恰是建造更坚固认知大厦的第一步。这是一杯名叫“成长”的酒,值得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