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垆边人似月”

韦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语句清丽,其中有一句诗“垆边人似月”,形容江南女子光彩照人,那么,在欣赏的同时我也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是“垆边人似月”?假如换成别的意象,作者会同意甚至满意吗?

1.白杨/青松

白杨树多么伟岸、高大、挺拔,可否改成“垆边人似杨”?松树四季常青、傲霜斗雪、坚强不屈,要么改成“垆边人似松”?

不行,这两个意象一般形容男性,想当初当垆卖酒的可是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卓文君呀!更何况“垆边人似月”后面一句是“皓腕凝霜雪”,很明显这两句诗描写的对象是女性。

2.花

诗句的对象是女性?好吧,人人都说女人如花,需要好好呵护,要不改成“垆边人似花”?太泛化了,不具体,而且怎么给人一种有点儿俗的感觉呢?那我们细化,具体到某一种花,而且选择人们称颂的花,最好文学作品中有的。

(1)玫瑰

玫瑰代表着爱情,很多人喜欢,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一个男人的一生中,至少会拥有两朵玫瑰,一朵是白的,一朵是红的”中的玫瑰分明也是女性的象征。红玫瑰热烈、白玫瑰纯洁,你们猜作者会不会选择“玫瑰”这个意象入诗?

我猜不会,因为玫瑰浑身带刺,有其锐利的一面,不太符合撑着油纸伞袅袅娜娜行走于悠长雨巷的江南女子形象。

而且韦庄生活的时代文人不太崇尚这种花卉,古诗词中玫瑰花这一意象出现得很少。

(2)桃花

同样艳丽的还有灼灼其华的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我们试着改一改,“垆边人似桃”?改后的诗句美吗?不见得,表意不明,很容易让人想到圆滚滚的桃儿,美感顿失。

(3)菊花

人们经常用“人淡如菊”来形容恬静淡雅的女孩子,李清照也曾以此自喻“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诗人们偏爱菊花的高洁傲霜,易安居士借菊描绘自己因思念而憔悴,而且单就色泽而言就不是韦庄在此想要表达的,因为词的下一句“皓腕凝霜雪”形容这位江南的女子皮肤白皙。

3.珍珠

月亮皎洁,月光柔和,这是一个美丽的意象,朱自清先生曾经在《荷塘月色》中写过“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在色泽上珍珠和月亮有相似之处,那么“垆边人似珠”是否很好呢?我觉得好则好矣,但缺乏独特性,月亮独一无二,月亮让人遥不可及,因此增添了神秘性,月亮有多少美丽的传说啊:玉兔、桂子、广寒宫,最最主要的还有那翩翩起舞的嫦娥仙子啊!

现在很多男性将自己心目中的女孩形容为“白月光”,一束“白月光”都能让人心心念念,何况皎皎明月本尊呢?!

所以,我还是认可“垆边人似月”,以月喻人,纯用白描,正因为没有过多的语言来修饰,才给读者留下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思维有多博大,韦庄笔下的江南女子就有多美!

如果用这句诗来形容《红楼梦》中的一位女性,王熙凤、薛宝钗、林黛玉,亦或是史湘云,你认为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