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的学习

        在更新文章的半路我戛然而止,确实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写下去。胸无半点墨,读的所有书仿佛只是在脑子里走了一遍,没留下多少痕迹。最近一段时间,把前年买的一本书拿了出来。当初买了没怎么看懂,读了一半,就压箱底了。今天拿来一看,真是后悔当初没好好琢磨。《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这本书。讲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知识与经济的结合是必然的。“让天下有识之士通过知识直接变现,让天下求知之人通过知识自我提升。”这就是知识付费的逻辑。我仔细想了想,现在“简书”差不多也有这样的功能。其实,在知识从“存在”变成“实干”之前,东西方对知识的认识大多都是形而上的定义。认为知识的存在只是让人有自知之明,发展人的智力,道德和精神。或者是让人知道说什么怎么说,走向进步和世间的成功的途径。那时,知识不表示做的能力和功用,对技能,不定为知识。现代,对知识的关键变化是向科学知识的转变。

        讲到了知识对现代的改变是巨大的,当知识应用于生产工具生产过程和产品,引发了工业革命,知识被应用于工作,引发了生产力革命,知识被应用的知识本身,引发了管理革命。现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三个方面的知识,是科学技术,经济、商业、管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这都是知识的应用,不断在应用中改善。互联网现在成了知识最大的容器。让我们学习知识更加方便快捷。在传统知识的学习和传播上,靠三种途径,教育,媒体,内容。互联网时代打破的传统的知识消费方法。将之前的三种途径融合,从而产生了付费订阅专栏,付费音频,付费视频,公开课。等等,自媒体公众号,喜马拉雅FM,中国大学MOOC,知乎,在行,都是新的知识传播平台。也是知识工作的重塑,经济与知识的融合发展。我手机上学习的APP也有好几个,但一直没怎么用。不知道怎么利用起来,也没有自主学习的自律意识,所以放了很久也没进去看一下。

        也讲到重新认识知识,有人把知识定义为三大类,客观事实类,主观观点类,技能类,包括专业判断和技术诀窍。也可以按用户的消费喜好分为三大类,技能类(可直接学习的,指向用户的短期实操),经验类(可以咨询建议,指向用户的中期决策),智识类(可慢慢体悟,指向用户的长期自我成长)。我之前的学习,看的大部分书籍都是文学类的,其次是思想理论类的,也有工具经验类的。在这种盲目的自我学习中,我感觉一是收获不是很大,特别是在读文学类的书。只记得故事的发展与作者想表达的主观思想。对写作的手法,人物思想刻画这一类技能类的观察很少。导致学习收获小。在读思想理论类的,大部分又带有主观思想的判断,而且自己的理解能力还不足以完全吃透那些思想道理,导致收获也不大。在学习技能经验类的,一是带有很强的专业性,二是在学习后应用比较少,收获也不大。所以,学来学去,还是在迷茫的状态中。再就是,把信息和知识没有分开,特别是想学一些能在朋友圈卖弄的东西,浪费了很多时间。

        书中教我们如何做一个精明的知识消费者,介绍了很多知识学习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要,去选择知识消费。 书又讲到了如何去认识自己,特别是自己现在的知识体系和框架,书中有一个智慧七柱。(当前职业领域,大学及以上教育领域,个人兴趣领域,两个待学习领域,两个其他领域,)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要有智慧支柱。我们可以把自己现有的知识往这个体系框架里放,看我们有什么,差什么。什么知识已经失效,什么知识需要更新。通过框架去对抗学习时间的碎片化,知识信息的碎片化。也教我们如何去更高效的学习,真正获得知识。通过输出学习,和应用学习。就是在学习性阅读时做摘要,整理思维导图,撰写读书笔记,做读书分享,向他人介绍这本书。可以通过朋友圈,简书这样的平台。这样,我们学习才会真的成为我们的知识。

        书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介绍还有很多,包括中国互联网知识经济如何发展的,整个产业的结构,要素,商业模式,个体。产品的形态,知识平台,包括国内外。包括我们如何靠自己的知识怎样去赚取收入。也介绍了知识产品的代表,优衣库,苹果。让我们找到知识产品的方法论。对未来互联网知识经济的一个发展也有论述。这本书成功列为我最爱的四本书之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徐志摩诗集》《精准投资》《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推荐给大家,共同学习进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