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条萨提亚亲子教育语录
1、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2、当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时,其实是父母根本不知道怎么爱他自己。
3、在家庭中,孩子的安全感主要来自妈妈,而关于“我是谁,我是怎样的”自我概念则是来自于爸爸。作为父母,你给孩子的心理营养足够吗?
4、放手是指当一个孩子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个自主性的时候,一定要放手。
5、鼓励是没有目的的,是发自内心的,当爸爸有做得让孩子理解不了的事情时,不需要替爸爸说话,而只是做给孩子看:这样的爸爸我是如何跟他相处的,我是如何接纳他的。
6、如果我能帮到我自己,让我快乐、和谐,那么这也是送给我孩子最大的礼物。
77、相信孩子是相信他一定是当下的他能够做到的最好,相信他和自己一样是纯洁、美好的,相信他的生命会让他发挥出最符合他生命本质的东西。而不是相信他不用父母的引导和提醒也能做到满足父母的要求。
8、父母的关系是父母自己的事情,孩子做好自己是对父母最大的帮助。
9、偏差行为是一种求救信号,是因为内心有不能满足的渴望:安全和爱。
10、孩子说谎,是他/她需要说谎。假如孩子感觉到在大人面前是足够安全的,他/她就会愿意讲真话。你是一个让孩子感觉到足够安全的父母吗?
11、夫妻关系对孩子影响极大:
(1)影响孩子的亲密感,甚至带到孩子以后的新家庭;
(2)影响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成为家庭的拯救者、无能者或者冷漠者;
(3)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12、情绪是一种能量,如果内在有许多情绪垃圾没有处理,就会累积起来,然后在不停的寻找出口,孩子的偏差行为就是其中一种表现。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成为身心一致的人,然后你才能教孩子这么做。
13、如果父母或者其他家里人关系紧张,孩子内在累积了很多情绪,焦虑和痛苦就会导致孩子自伤,比如狂抓头发或者撞尖锐物体,用“生理反馈法”即自我伤害来缓解内在的焦虑和痛苦。家长要多关注容易出现意外或者受伤的孩子,帮助孩子用更好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14、孩子是否乐观、自信,跟妈妈的情绪是有很大关系的。一个乐观、平和、情绪稳定的妈妈,通常会让孩子感觉到安全、自在、乐于去向外界探索。你是那个情绪稳定的妈妈吗?
15、“我喜欢我自己吗?我不知道明天事业是否会成功,但即使不成功,我能否依然欣赏和尊重我自己?”25岁之后,让我们学会像一棵植物一样,有阳光空气即可。学会做一个滋养性的人,无条件的接纳和滋养自己,同时也滋养他人。
非暴力沟通
1.使用暴力的人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
2.让尊重,理解,欣赏,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3.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4.运用非暴力沟通聆听彼此心灵深处的需要,我们将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际关系。
5.当你施与我,我给你我的接纳。当你取之与我,我感激你的赐予。
6.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留意发生的事情),感受,需要,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过程:
什么是我的观察?
我的感受如何?
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导致那样的感受?
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7.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8.暴力的根源在于人民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9.不得不换作我选择……因为我想……
我们可以用负责人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10.认为某人应当受到惩罚,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11.道德评价,比较蒙蔽了对人对己的爱意。
12.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每次,曾等词语表达的是观察结果。总是,从不等词语表达的是评论。
13.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区分感受和自我评价,区分感受和判断。
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可以换成“我认为”也许更恰当。
14.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15.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
责备自己(认为自己犯错了);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我看到……(说事实)我感受到…因为我想要(期待)……
16.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我们尚未被满足的需要。你们有什么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们希望对方做什么?
一个人如果无法说出自己的需要,会是多么的痛苦。
17.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为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损人无法真正利己。
18.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19.妨碍我们体会他人处境的行为:
1.建议 我想你应该…
2.比较 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
3.说教 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4.安慰 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
5.回忆 这让我想起……
6.否定 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
7.同情 哦,你这可怜的人。
8.询问 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9.辩解 我本想早点告诉你,但昨晚…
10.纠正 事情的经过不是那样的。
20.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分析妨碍了倾听。
21.询问前,先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22.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听到别人的声音。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听到他人时,我们需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大声地提出请求,换一个环境。
23.别人生气时,要倾听,不要说“但是”。
倾听有赖于我们体会他人的能力。
倾听帮助人们治愈心灵的创伤。
24.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
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应该怎么样,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就封闭了自我。因为应该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
25.非暴力沟通的忧伤:当我们的行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体会着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非暴力沟通的自我宽恕:感到遗憾时,我们试图了解过去的行为所要满足的需要。
人的行为总是服务于自身的需要及价值观—无论它是否能够实现目地,也无论我们事后是否感到庆幸还是遗憾。
26.服务他人,照顾好自己。
让我们的行动基于对生命的爱,而非恐惧,内疚,羞愧或义务。
27.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
无论你选择做什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
为了钱,他人的赞同,以及出于恐惧,羞愧或内疚的心理,你做了哪些事情?想一想你为这些事情付出的代价。
最危险的行为也许是 “因为别人的需求”我们不得不做。
28.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 —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有四种选择:
指责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29.希望他人因为内疚发生改变,就是将刺激和原因混为一团。
同一件说事情,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
30.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
我生气时因为我需要……来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
我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
31.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愤怒就转变为服务需要的情感。
32.表达愤怒的步骤:
1.停下来,先呼吸。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2.留意我们的指责,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3.体会我们的需要。
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33.批评和指责使人倾向于自我保护并变得更有攻击性。
34.越是能够倾听他人,也越有机会被倾听。先倾听他人,一旦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会发现彼此相同的人性。
35.使用防卫性的强制力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而不是为了惩罚,羞辱或谴责他人。
36.专注于我们想要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
体会自己或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可以释放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