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题记
孔子说:凤凰不飞来,黄河不出河图,我这辈子算是无望了吧!
这是孔子最后的哀叹。
他一生致力于构建理想社会,一个人人讲礼仪,追求仁德,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君是君,臣是臣,民是民。
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骨感。他终是没有等来如尧舜禹周文王一样的明君,注定要带着遗憾离开。
凤鸟至,河图出,表面是对神的寄予,背后却是明君的故事。
凤鸟至,舜帝时凤凰来仪于庭,文王时凤凰鸣于岐山。
河图出,常与洛书并称为河图洛书。传说上古伏羲氏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这些现象在古代被称为祥瑞,是君权神授的最好例证。
而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尽管他努力奔走,宣传他的治国理念,终是没有遇到一个懂他的明君。
理想的实现,有时候并不是一个人如何努力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加持,才能达到完美的结果。
孔子的时代是大家都在用各种政治与经济的手段,强大或者保命,谁也不敢拿着孔子的理想去尝试构建理想社会,弱肉强食的大背景下,谁也不想做温顺可爱的绵羊,等人来宰杀。
所以,不是孔子的理想错了,是时代错了。于是才有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慨叹。
任何理想的实现,都要等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方能一蹴而就。
文字:爱吾爱
图片:爱吾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