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年后,老家三所高中发生了6个学生跳楼非正常死亡事件。心中难免很心酸,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陨落,让我很痛心。究竟为何造成如此局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少年来县城教育的内卷化让老师和学生的眼界越来越窄,没有想着向外求发展,在自己的小圈圈里斗来斗去,最终造成老师们搞题海战术,学生们埋没题海。老师没有给学生成长的多种可能性,学生感觉考不上理想的学校就没路可走。说起来在即将奔赴现代化的中国不会有这样的思想和观念,但是在很多的三四线城市包括以下的县城此种想法确实是司空见惯。我想这也是国家为何把双减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项基本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面对老这种现象和问题能给出什么样的药方呢?我这几天一直在思索,有时候试着让自己跳出教育看教育。
首先功利化政绩让教育领导层很焦虑,他们急于让孩子出成绩。这些要求必然是压到学校,学校对孩子就会有除了显性化的作业,还有很多层面无形的压力,比如荣誉的要求、班集体的贡献、年级的贡献等等,此外还有来自家长的负担和压力,几乎所有的家长对学生的任何考试都有成绩和排名的要求。孩子回到家里没有享受到他所在年龄段相对的安全的避风港,反而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造成这些压力的根源,有生存所迫、文化传统、政绩要求、教育观念。
大家想一下,一位小学生和初中生他的学习是为了改变命运,而不是为了自己健康成长和基于兴趣,一旦有这样的想法,孩子们能承担起这种压力吗?
许多家长只为了自己的面子,只求在亲戚朋友面前有所交代,觉得孩子成绩不好或者是考不上好的大学,自己面子上过不去,表面上是对孩子负责,其实是很自私的传统观念。
还有来自政府部门的对学校的政绩的要求,给各个学校生搬硬套的排名,学校再给老师的成绩加一排名,教师的焦虑和压力无形的就转移到学生身上。老师们的观念也很陈旧,根深蒂固的“双基”思维导致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大量题海战术的训练。
给予这些问题利用双减政策落地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从根本上采取措施建立相关的机制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强学习的动力和效果。
从家庭教育这一块来看家长的观念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应该有很大的改进,整个社会借刚刚颁布的家庭教育法为契机学校和老师共同来把学生身上的这些负面的东西列一个负面清单,给家长以成长手册的方式来做指导,让家长学会高质量的陪伴和交流。
对学校来说,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要形成系统的措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进行教学作业和评价的改革。整体设计,逐渐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