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音程”发布后到现在差不多已经一周时间了,该到了更新第三集的时候。期间有伙伴留言说:看了第二集,不太想学了,觉得复杂。第二集的概念是枯燥难懂一些,尤其是对于没有音乐基础的小伙伴。
笔者在这里做一些说明:即兴伴奏的学习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的,包括一定的键盘基础和一定的乐理基础。如果没有练习过键盘甚至连五线谱都不会看,那么需要先从头开始,从五线谱和基础乐理开始学习,慢慢来,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初学的朋友们看不懂这个系列教学的文章也没有关系,可以暂时搁置不看,等以后有一定的基础再翻出来看看。
今天接着第二集,继续给大家讲解关于音程的其他概念以及大调音阶。
【变化音程】
凡不属于自然音程(上集中介绍的音程)的皆为变化音程。
自然音程包含了:完全(纯)1、8、5、4度,大小2、3、6、7度,增4度与减5度,除此之外其余的音程就都是变化音程。比如下图:
自然音程中是没有这些音程的,它们都是变化音程。例如第一个减三度,是在小三度的基础上再减少半音(将2升高半音)得到的。
一切变化音程都是不协和的。细心的伙伴可能会发现有些变化音程和自然音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增5度和小6度,小6度不完全协和,那增5度呢?
其实,会产生变化音程的原因,是因着和弦的关系;因和弦的建立是按照泛音的原理,是5度之间加上一个3度音,因此和弦的构造是3度3度垒成的5度,而不是以3度4度垒成的,因此虽然是大3度大3度垒成增5度,成为变化音程,也不可以等音变换变成大3度垒减4度成为小6度。(这里看不懂没关系,因为涉及到泛音原理,以后会给大家介绍)
关于变化音程,伙伴们只要有个印象就好,在即兴伴奏中用到的很少。
【音程的转位】
把一个音程下方的音提高8度,或是把上方的音降低8度,而产生了一个新的音程,此音程就是本来音程的转位。比如下图:
转位的法则以及转为后音响效果的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
【音阶】
音阶是音乐重要的素材,和弦建立在其上,旋律由它而生。目前常用的音阶有两种:一是大调音阶,一是小调音阶。
音阶的起源是于古希腊的调式,古希腊有七个调式,分别是:
在这七个调式中的Lydian(第一个)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以do为主音的大调音阶。
在这里给大家补充一个很有意思也很神奇的小知识:
为何独尊这个以do为主音称为大音阶的调式呢?这个以do为主音排列而成的音列是直到今日是最重要的素材。西洋(希腊为始的)音乐如此,中国也是如此。中国自古就是以宫(do)为主音。希腊的泛音定律与中国的三分损益法(这两个概念大家感兴趣可以百度下),如出一辙的均以do(宫)为主音。
简单的说下什么是泛音定律:
我们可以作个实验:在钢琴上,先把中央C上方的G(sol)按下(不用弹出声音来),然后弹其下方两个低8度的C(do),我们就会发现那个按下未弹的G(sol)音就会跟着响。do既然生sol,sol也就生re,re生la,la生mi,mi生si;这个5度相生就产生了以do为主音的大音阶中的各音了。
之所以说它神奇,是因为这个规律不是人造的,而是大自然中本来就有的一种规律,就像是万有引力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古代中国和西方并无音乐交流的情况下,都发展出了以do为主的音阶。
【大调音阶】
以do为主音,在其8度之间,依其自然音高低的次序所排列出的音列。
大调音阶的构造:包含五个全音、两个半音(半音在第三、四音与第七、八音之间,也就是mi,fa;si,do之间)。如下图所示:
大音阶包含了两个构造相同的部分,下四音的do、re、mi、fa和上四音的sol、la、si、do,它们都是全音、全音、半音。因此,do、re、mi、fa听起来也就是sol、la、si、do。既然do、re、mi、fa和sol、la、si、do的构造相同,那么sol、la、si、do也可以作do、re、mi、fa视之。现在,我们来做一些推演:把下四音去掉,将上四音的sol、la、si、do当作do、re、mi、fa,再在其上方加上4个音,使这4个音当作:sol、la、si、do,也作成全音、全音、半音的结构。这样,F就要升高而成为#F了。如此一来,主音do就在G音,而产生出G大调的音阶。因此,G大调是由C大调生出来的,G大调是C大调的上5度调,也叫属调——G是C的属,G大调也是C大调的属调。这也是用一个#(升记号)来表示G大调的原因,当F升高半音后,从G为do(主音)就合于大调音阶的构造了。
今天就讲这么多内容吧,同样需要各位好好地去理解。下一集中会接着跟大家分享音阶的知识,关于音阶有一些概念是需要大家记忆的,这将为以后命名和记忆和弦有帮助。伙伴们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在下方的留言位置提出来,笔者看到后会认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