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这一论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源于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一方面,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不仅催生了新产业、新模式,也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产业创新也在加速推进。通过技术改造、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传统产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新兴产业则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产业创新方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仍需时日。此外,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因此,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要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要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要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