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划过一片塘,吹走了孤单和流浪。
病中,未愈,却开始怅惘起自由的日子。前些天,一位友人突然到访,和我谈论有关通感的事情。我觉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便同他讲,这并不是一个疑难杂症,只要保持心中的和谐,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黎戈在《心的事情》中有句话写得美极了,她说:“眼前这么多青绿,高高低低押着韵,,像步摇一样发出环佩叮当,这是初夏玉质的脚步声。”这不禁让我想到,琵琶行中的白居易,浔阳江头,听琵琶女所奏琵琶之音,恍若“仙乐耳暂明”,孕育出新的意境来。或是月下取影,同朱自清一起漫步荷塘边,让微风过处的缕缕清香,萦绕成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一般,倒也是别致生趣。
人情、人性或许也是如此,如果能通达五官的话,或许能多些温情所在。
“至少我们一直在感受世界。”
是啊,人生的路,贯穿了千千万万条途径,也有着千千万万种人生的结局,或许当我们将人生当作有意无意的漫步,穿林打叶、月下戏水、荷叶沐风都将成为人生柔软心的器皿,而我们也将在这种如梦的人生中,体会着世界的潜移默化和无声无言。
这也是我放下心中郁结,走向心灵和肉体治愈的第一步。我开始能够一个人,在一个无风的傍晚静听蝉鸣,开始能够在枯叶中寻找蝴蝶,开始能够一边喝茶,一边听风吹窗帘所谱写的交响乐......
后来友人也尝试了这种自然疗法,当她再次同我说话的时候,我便感觉到她已经与以往不同了,她同我说昨天去菜市场的时候,按理来说听到的都是来来往往买菜的声音,可是这次去不同,她买鱼的时候,竟然还能感觉到鱼鲜活的存在,那是一股有些腥味,却是最原始、最天然,只属于鱼的味道,于是她很快从鱼的味道,联想到了鱼在小溪、在江边、在大海欢快的奔腾,好像那样他们就可以从鱼肉的鱼变成自由的鱼,那种感觉好极了。虽然这种表述,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毕竟鱼还是要被吃掉,又如何同自由相提并论呢?但不得不说,她已经能够从精神和实际中超脱出来了,并且能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当下最渴望的东西,我想她那时候一定是很幸福的状态。
以至于她后来时常同我谈起一些奇思妙想,我也习以为常,因为有了这些正向的情感,才能让她有更多生活的盼望。家中,她或许只是一位全职太太,可却也时常落寞,希望在波澜不惊的平淡生活中,找寻到自己的乐趣,孤独是每个成年人成长的必修课,不管是我,还是她,都在一直的学习。
孤单久了,就想流浪。流浪的人,去天涯,去海角,去看走过的路,去跨难过的坎,或许当我们打开了心灵的法门,也能用心灵去关照这芸芸众生,去攀升智慧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