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程序员与创富程序员的行为对比(学生版)

近段在读《关键对话:程序员创富》一书,书中有些专业相关的知识,按照我的水平理解起来稍显困难,但从这些互联网牛人的关键对话中再次感受到认知水平决定了行动方式,同时导致了创富结果。

 你和月入5万程序员真正的差距,可能就这5点:

一、别当“码农”,要当“建筑师”

普通学生:老师布置作业就埋头写代码,做完就扔。 

创富程序员:每段代码都像搭乐高——会想“这个模块以后能用在其他项目吗?怎么设计能让别人容易调用?” 

举个栗子: 你写了个自动生成课表的脚本,如果把它改成带可视化界面、能导出Excel的工具,上传到GitHub可能被几千人使用。这就是把“作业”变成“产品”的思维。 

行动:下次写代码前多问一句:“这玩意儿除了交作业,还能怎么用?”

二、别只写代码,要造“印钞机”

普通学生:代码=交作业/找工作用的技能证书 

创富程序员:代码=能24小时赚钱的自动售货机 

真实故事: 有个大学生给学校周边奶茶店写了自动订货小程序,后来卖给30家店,每月躺着收500服务费。他写的不是代码,是“数字印钞机”。 

行动:看看你写过的代码,有没有哪个能解决普遍痛点?哪怕简化版先做个微信公众号工具试试。

三、别当“老黄牛”,要当“发明家”

普通学生:熬夜debug到凌晨3点觉得自己很努力 

创富程序员:花3小时写个自动debug脚本,从此同类问题5秒解决 

血泪教训: 学长A实习时每天手动测试,累到脱发;学长B用Python写测试脚本,转正后带团队,现在头发依然茂密。 

行动:把重复操作列出来(比如每次都要重新配置环境),找个B站教程学自动化工具,省下的时间打游戏不香吗?

四、别光听课,要混“圈子”

普通学生:只在CSDN找课程代码 

创富程序员:在GitHub给热门项目修bug,在技术论坛认识行业大佬  

隐藏机会: 某同学给Vue.js文档挑错被官方收录,秋招时所有面试官都问这个经历,最后拿了50万年薪offer。 

行动:选1个热门开源项目(比如清华ChatGLM),每周看20分钟讨论区,遇到能回答的问题就留言。

五、别比谁学得多,要比谁学得巧

普通学生:焦虑该学AI还是区块链,生怕选错赛道 

创富程序员:掌握“学任何新技术都能快速上手的套路” 

核心心法:

1.新技术的官方文档永远比二手教程靠谱 

2.先跑通Demo再研究原理(就像先开车再学修车) 

3.每学完一个知识点,用大白话讲给室友听 

行动:下次学新技术时,用手机录3分钟“假装教小白”视频,发抖音/B站,可能意外开启副业。

最后的大实话:

那些毕业就进大厂的学长,不是比你聪明,而是早看透: 

- 老师布置的课设=练手的毛坯房 

- 你天天刷的LeetCode=搬砖的力气活 

- 真正值钱的是:**把代码变成能自动运转的赚钱机器** 

下次写代码时记住: 

你现在写的每一行代码, 

都可能是未来公司的主营业务, 

或是自由职业的第一桶金。 

区别只在于—— 

你把它当成作业,还是当成产品。 

      近段学校也发出了一份AI大模型+专业创新大赛的通知,前几天跟同学们开会的时候,我听到有同学这样说:这个大赛没有任何的含金量,而且是个校赛,参加没有任何意义,只要报名就能拿奖。听到这样的话后我是从心底为学生党们感觉到悲哀,为什么就不能用创富程序员的思维去验证一下自己的“创富逻辑”呢?

    用“产品化思维”参赛:将大赛题目视为真实用户需求,开发可复用的工具模块(如用GO语言封装大模型API服务),这些代码稍作迭代就能成为创业项目;

    建立技术杠杆:把参赛作品上传GitHub并持续维护,告诉面试企业自己的创新性,吸引企业的关注;

    积累认知资产:通过比赛深度理解大模型技术栈,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论——这正是高薪程序员“快速掌握任何新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真正的差距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是否把每个机会都当作“价值试验场”。当你抱怨比赛无意义时,很多人已经用大赛作品拿到了天使投资——这世上没有“低含金量”的舞台,只有“低维度”的思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