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约之以规
人的思想行为必须以一定的准则、规则来规范和约束,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加强常规教育非常必要。
1. 立规、明规
班主任要在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的指导下,从本校本班实际出发,制定班级品德常规、学习常规、工作常规、各种活动常规及评比标准等。
每类常规均有其具体内容。立规后,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使学生明确常规。
(如利用晨会、周会、道法课等途径,采用讲故事、演讲、对话、讨论、知识竞答等方式,使学生认识遵守常规的意义,具体理解常规内容,明确实施常规要求。)
2. 严格执行
常规要常抓,步步把关,严格要求。
有经验的班主任提出执行常规的做法是:
1)目标起点适宜,要求具体。
2)检查要天天公布,月月小结。
3)对象,不要强求一律,要重进步、重发展。对后进生尤其要逐步要求。
4)违反常规时,要耐心、细致、严肃而又有技巧的批评教育。
二、动之以情
成功教育的基础在于用真情感染童心。情感是导向师生间心灵和谐境界的桥梁。学生需要教师用爱、用情感去感化去启迪。
爱的情感要真挚。
象母爱但高于母爱。
不偏爱不溺爱。
爱的目的在感化、陶冶。
“教育如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情感,是学生心田渴望的雨露,是学生心中期待的春风。”
老教育家、优秀班主任们这生动形象的比喻,饱含哲理的话语,是在督促教育者应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方法、爱的艺术。
三、晓之以理
小学生处于启蒙时期,晓之以理对他们最为重要。告诉学生做人的道理,这是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教育学生的核心问题。
对学生晓之以理,应注意三点:
1. 利用威信,教以真理
学生往往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作为教师,就要顺势利用学生这一心态,用做人的道理、准则,学校的规章,社会的规范来教育学生。
2. 入情入理,口服心服
说理,不是说抽象说理,情要先行。情感沟通了,学生才会感到理顺、在理,进而受理、入理。
坚持说服,反对训服、压服。道理要阐述分析清楚,意义、作用、重要性、危害性等陈述明白。训服、压服只能培养奴才,或者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加深师生隔阂。
3. 有区别地采取说理教育方式
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区别地采取说理教育方式。如正面说理、促膝交谈、旁敲侧击、摆事实、讲故事、讨论、辩论、榜样示范等。
四、导之以行
对学生进行教育,归根到底是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学生如何做之前,往往要看老师怎样做,小学生尤其这样。老师在小学生心目中是很伟大很崇高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想模仿。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为发挥正面、有效的导向作用,教师应该做到:
1. 正行
教师教育学生之前先要规范好自己,具体要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 等政策法规要求,约束、提高自己的认识,端正自己的言行,以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2. 先行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要做到。古人说:“其身正,不会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 走”得正、“走”在前面,学生端端正正地跟着“走”来。
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教师就要首先做到按时上下课。总之,教师要正行、先行,才能导行,引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
综上所述,约规、动情、晓理、导行各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但只有将几种教育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方能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