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基础》读书笔记第10天

行为的效应

        行为有客观效应和主观效应。客观效应又可分为社会效应和身体效应。生产劳动的社会效应是创造财富,身体效应也许是提高了健康水平,身体更加结实了,也许是使肝炎加重了;斗殴的社会效应是伤害了别人和破坏了社会治安,身体效应是同时也伤了自己。主观效应指行为者在行为过程中心理活动和状态的变化,尤其是内心体验,这又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如果行为者对某种行为感兴趣,乐而为之,他在行为过程中的直接体验是愉快的或使他满意的;如果行为者对某种行为不感兴趣,甚至是强迫自己去做的,直接体验便是不愉快的,甚至感到十分苦恼。间接的主观效应是别人或公众对行为的评价和奖惩造成的,如果有人夸他做得好,他会感到高兴;如果有人骂他缺德,他会感到不满或生气,总之是不痛快,甚至是痛苦的。

道德情感

        只有高层次心理活动对低层次心理活动的调节才是最有效的和健康的。

一、道德情感的发展

        道德情感是人类心理的最高层次。一个人在进行他自认为对别人有利的行为过程中,或者在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了有利的效应时,行为者所体验到的愉快叫做道德的愉快。道德愉快是社会性肯定评价的个人化和体验化,是社会性奖励的内在化,道德愉快是最高层次的自我肯定。

二、违禁性罪感的产生

        违禁性罪感实质上是把社会性惩罚变成了个人内在世界里的自我惩罚,也可以说违禁性罪感是社会性惩罚的个人化和内在化。

三、道德愉快和违禁性罪感

        道德愉快实现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统一,是个人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也是矛盾统一的最高形式。违禁性罪感意味着个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也意味着社会对个人最后的和最严厉的判决。

四、自我背叛性罪感

        一个权力意识和自尊心充分发展的人,往往同时也是尊重别人的人,他可以为了维护别人的权利而不惜牺牲自己,有理想、有信仰的人也不可能不犯错误,错误意味着与自己的理想、信仰背道而驰。所以这种错误引起的痛苦叫做自我背叛性罪感,自我背叛性罪感是积极的,它促使行为者拨正人生的航向,重新朝理想的目标驶去,而在改正错误、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行为者又会体验到成就感、满意感和道德愉快。所以安吉尔称违禁性罪感是伪造的罪感或病态的良心,而称自我背叛性罪感为真实的罪感或健康的良心。

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权利与义务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义务,而轻视个人的权利。忠、孝、节、义全都是义务,个人权利被淹没在集体主义的汪洋大海之中。从表面上看,中国人似乎很谦虚,但实在是有些过了头,这是缺乏个人权利意识、缺乏个人尊严的鲜明表现。我们之中很多人是多少有些自卑的,根子不仅在个人,也是传统文化中毒素的产物。自卑的代偿是自大,所以我国多的是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的祭文和墓志铭,而忏悔录却罕见,要知道感人肺腑的忏悔录是自我背叛性罪感的真实流露,它是催人向上的。

行为和体验

        人的心理有行为和体验两个方面,行为是外显的和可观察的,而体验只有本人能直接感受到,别人充其量只能根据行为进行推断和基于自己的体验做类比。心理机制也有两种:即适应和调节。

        一个人的行为受着社会要求和个人自我需要的双重制约,既符合社会要求,又满足自我需要的行为,可称之为两全行为,这是精神健康的特征性行为。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同时,却与社会规范背道而驰的行为是反社会性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却与个人需要背道而驰的行为是自我折磨,这是神经症性行为的特征,也是心理冲突的典型表现。

        调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自我情感,自我情感大体上可以分为自我满意的和自我不满意的两类情感,调节的主要内容是自我评价(过高、过低或相对的恰如其分)和情绪(稳定性、对新鲜刺激的易感性、愉快或不快的情绪)。

        良好的调节对适应起促进作用,对于神经症,情形恰好相反,适应不良和调节不良,二者互相加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