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周搭乘回国的航班时,很有兴致地把这本书 Shanghai Style: Art and Design between the wars,主要讲19世纪末~1940年代上海的艺术和设计历史,给看完了。
我一直对这个时间段的艺术风格特别感兴趣。Art Deco和Art Nouveau,艺术表现繁复,有一种审美上的悠然与优雅。不同于Bauhaus(包豪斯)的作品,任何事物都要遵循forms follow function(形式遵循功能),使用起来能感受到设计细节贴心,以人为本,但我总觉得在审美和外观上略微欠缺了一点浪漫情怀。
而我本人对物件背后的历史故事总是更感兴趣。20世纪初,上海把源于欧洲的这两个艺术运动的风格在中国的语境下融合得别有风味,既有西方张扬开放的个性,也包含着东方含蓄温润的格调;例如丰满、矜持、掐着烟的月份牌女郎,只由颜色、字体、形状调配的现在看起来也不过时的书刊封面,融合着中式风格的艺术装饰建筑(如第一百货大楼)。
看得尽兴的同时,也不免觉得有些惋惜。中国历史上有太多妙不可言的工艺美术,我在欧洲背包游的时候总爱逛美术馆和博物馆,看到馆藏里面那些图案精致,工艺繁杂的清明朝代的宫殿用品,总是能让我看得惊喜万分吸气都不平顺了。刚好回国前一天,去伦敦Kensinton新开的Japan House里介绍关于日本纸艺 Taeko的展,整个展览从导览册子到展馆氛围的营造,不止于展示纸艺的细致,还体现了日本文化里极具禅意、刻制的一面;馆内甚至还有一个小图书馆供游客翻阅关于日本工艺的介绍。(提一句,这个Japan House的创意总监是 Muji 的艺术总监原研哉)
看完之后就感叹,什么时候中国能在这里开一家 Chinese House,向伦敦人民介绍一下我们国家历史以来的工艺和美物呢?
刚好这两周回上海做毕业论文的调查,趁机抽了不少时间逛了好些场馆吃了不少新店,发现了不少有趣的地方,足够在这里做个分享 - 周末不一定要去网红店刷屏,上海本身就是个很美丽又有故事的城市,很多惊喜也许就出现在你下班经过的某条路上。
上海历史博物馆
今年三月份新开的场馆,展品即如馆名所示:) 我特别喜欢三楼和四楼的展区,陈列了很多1920~30年代,在上海还是“the Paris of the East”时候的旧物。我每次看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还有平面设计出品,特别感叹当年的文人和艺术家的才华满溢,审美格调高,历经快百年的设计,即使纸张染上了历史的痕迹,现在看来依然毫不过时。
场馆本身的建筑很美,原来是1934年建成的上海跑马总会大楼,顶楼的露天阳台还能看到人民广场四周高楼大厦和历史建筑混合在一起的景色,很值得一去。(还是免费开放的哦)
福州路上的 明天书店 和 外文书店
这个“明天书店”,就在福州路和广西北路的路口。书都是7.8元一斤起卖(对,你没看错。一个来自广东三线小城镇的我,感受到了来自大都市的惊吓!)除了很多经典的中文书还有一些艺术类的外文书,我还翻到了几本讲 erotic art 的艺术类外文书,打算明年毕业后回国要是这书店还在的话就过来买。
外文书店以前在上海工作时就逛过好几次,这次重新逛发现是个宝地。一楼有几个书柜是按出版社归类来陈列书的,看到了我很喜欢的企鹅出版社!(以后毕业回国了不愁没外文书店逛了)三楼还是四楼是只售艺术类书籍,这个种类比较糅杂,各类设计和艺术行业的都有,但有一些我在伦敦的Tate看到的书这里也有卖,逛起来有一点点亲切感。
Pirata 西班牙菜
适逢Emily生日(我高中好友,在我文章里出现过很多次了:D),这妞心心念念一定要去吃西班牙菜,在大众点评上挑了很久,最后选了衡山路这家Pirata。我们坐的座位靠近半开放的带暖光的小厨房,一边等菜的时候看着厨师小哥做菜,香味和炒菜的声音时不时的飘来,有点像在看live版深夜食堂。
最想要鼓掌的是盛放在烤章鱼盘子上的烤蒜头,入口即溶像牛油(?),不带丝毫辣味(重点好像有点错,你们如果点烤章鱼的话不妨尝尝,我也是第一次尝到这么好吃的蒜头!)还有炸蟹柳,里面的鲜蟹肉是人间玉食。
(坐在窗边的我,在吃饭期间还被在附近看展的朋友路过认出,敲了个窗。上海也是太小了!)
甜品店 Paul Lafayet
嘿嘿,又是说吃的。和朋友一行5人去了港汇广场的分店,朋友请客一次过点了5个甜点,让我们尝到了各种口味的美妙。特别推荐原味焦糖烤布蕾 !用的是新鲜的香草籽,甜度大家都一致说刚刚好,不甜不淡,入口润滑,是吃过的最好吃的一家。其中一个朋友说,这个烤布蕾材料只有三样,但要做得好非常困难,她尝试做过几次,最后都做成了烤布丁(?)。
后来我看了下官网,原来这个甜品店来自香港(有11家门店),主创团队都是法国人,坐镇的甜品厨师还曾经在米其林三星餐厅工作。
这么好吃的店还不用排队,是不是该去尝尝?
( Credit @ Emily,华为手机拍照质量感人)
木坊画室
每次回国我都会去画室和朋友叙叙旧,这里是我去伦敦学习前呆了一年练画画的地方。来这里学画画的同学(大部分都是白领)和老师们都特别可爱,每个人的经历也有些玄妙。有学了四五年拳击的(曾经销售飞机)的画友,会纹身吃素食的画画老师,还有学了日语毕业工作几年之后今年再去念MBA的好学的画友:D
在这里认识的每一个人,都各有特技,有自己坚持的爱好。画室氛围也很好,小木老师(aka. 画室老板)一个人开的,把画室打理得很细致。总是有茶和咖啡无限量供应,画友们还会带些小零食过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周末有空还会有放电影活动和打游戏活动(我去的晚上就是和大家一起玩了Nintendo Switch,曾经我一度有点鄙视打游戏这种休闲模式,但我被这个游戏机彻底改观了!游戏的画质精美,简单易学,人物形象还巨可爱,决定毕业工作后要和未来室友们一起撸一个!)。
回国在上海呆了两周做毕业论文的调查,借宿在朋友在人民广场的家里。以前在上海工作时很少来这一片区,在这里住了两周后,发现是个宝地。每走过几个街区就能看到近百年的艺术装饰建筑,各种便宜实惠的街头小吃也是收纳在各个街巷。
恍惚之中有种回到伦敦的错觉。
(除了他们的街头小吃没有比国内便宜多少)
总感觉中国现在发展太快了,在上海,饿了么除了外卖现在还能送水果新鲜甚至医药了,理发店几十元理个发还送零食水果;支付宝和微信都渗透到了我老家一个三四线小城镇 - 我父母现在出门都不需要带钱包了。今天我去广州机场搭回伦敦的航班,才发现T2航站楼也开了,机场里面居然还有喷泉。。。
但偶尔也会觉得在这样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每日步履匆匆的人儿,很容易在擦肩之时便错过了身边无处不在却又细碎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