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我想写公众号

       十一年前,我带着女儿来到清迈,她开始了小留学生、我开始了陪读生活。一开始纯粹是试试的心理,并没有长远的计划。然而,”泰北玫瑰“这座小城特有的柔静和友善、女儿开怀的笑声、越发健壮的身体,让我们留了下来,直到现在。

      很感恩,当时她很快就考进了心仪的学校,在学校里她非常开心,小时候总不肯去幼儿园,在这里却恨不得睡在学校。她的每位老师都温柔、耐心,给了她足够的爱和尊重,支持帮助她以自己的节奏、方式学习。课堂上,她求知欲爆表,大胆地用当时尚不太流利的英语提问、在老师的帮助下表达自己;课室外,她像头快乐的小鹿,恣意地在草地上奔跑;像只敏捷的小松鼠,自如地窜上树去摘龙眼。 跑着跳着,十余年过去了,原本略内向羞怯的小女孩越来越开朗,成长为今天自信大方、温良沉稳的高中女生,成为校长口中的“模范学生”。

      陪读,并不是一条喧闹平坦的路。一路走来,难免有辛酸苦楚,可甜蜜也是满满的:她的学习内驱力被点燃了,热爱学习、热爱阅读;养成了运动习惯和坚韧的品质。肯定也踩过深浅不一的坑、犯过各种错,其中的最大错误就是:中文抓得不够紧,没能按时达成目标,以致现在功课这么忙,每周还得抽时间学中文。还有,刚开始学钢琴时,太放手相信老师的责任心,颇走了一段弯路、浪费了不少时间。至于练琴瓶颈期的胶着,在记忆里已经有些模糊了,很遗憾没有记录下是怎么熬过那个时期的。

       家庭教育,从来都是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她在快速成长,作为妈妈和队友,我也不能拖后腿。我学语言,学孩子各年龄段心理特点,了解她的课程,找学习资源,整合适合她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支持她的自我发展。这方面,我很后悔在她记性最好的低小时期,完全没有让她做任何记忆练习,记忆细胞没有充分激活,导致她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弱。其实高中课程有很多背的内容,如果擅长记忆,能节约不少时间。

     新的学年,女儿已经进入另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IBDP(两年的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面对这个公认的最具挑战性的国际课程,我们母女俩一如既往地作为好队友,常讨论如何选课、学习方法、如何平衡学习和兴趣爱好、如何选社区服务项目等等各种问题。越讨论内容越多,不得不借助笔记理清思路。再回想起我之前的种种过失,觉得很有必要把这个过程记录一下来,以便及时审视纠错。于是,我便有了写公众号的想法,把这些思考记录下来。虽然现在是短视频时代,文字还是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于她于我,都是个锻炼分析概括能力、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更能推动我学习不止。(而且,我不爱和人交往,可有时某些特别触动的事情,或是一本喜欢的书,还是很想和别人讨论交流的,诉诸于纸,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诚然,所有经历都不会白白经历,都是成长道路上的铺路石,但通过思考提炼,能让这些经历更有价值,成为未来学习的能量储备。日后,她偶尔翻开,也会想起妈妈和她是怎样一起铺就了这条路。

       如果这些分享,能给有缘看到的你些许帮助或启发,我们十分欣喜荣幸。

      亚里士多德说:一个人如果可以通过行动把自己美好的可能性实现出来,就是幸福。愿大家都幸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