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课堂上偷偷读《撒哈拉的故事》,并不能完全理解三毛的那颗流浪心。她不留在台北,为什么要去撒哈拉,在沙漠中是如何生活的,跟荷西在那个属于自己的小房子发生了什么,他们遭遇了什么,又在享受着什么,完全处于一颗好奇心而喜欢她。时隔六七年再读三毛已不是单纯的想她在撒哈拉如何生存的,更多的是一份热爱与理解吧。
出生在重庆,跟随父母来到台北,不喜欢学堂的她让遭更多的老师同学嘲笑,孤独敏感叛逆的她还是坚持做令其他小伙伴不能理解的事情。看了第一本《三毛流浪记》,也埋下了流浪的种子,拾慌也是另一种浪漫,她会寻找别人抛弃的破烂,从中寻找欢乐,外人看来她也许不太正常,事实上,这些破烂给她的是另一份喜悦。
遇到荷西之后流浪的种子再次成长了,三毛懂荷西,荷西懂三毛,开始流浪……流浪……流浪……
坎坎坷坷的爱情遭遇中,与梁光明的不了了之,已婚男人的欺骗,未婚夫的突然去世,直到荷西的六年之约,初遇六年前,结婚,六年后荷西意外身亡,三毛与荷西的爱情定格在那一年。流沙总是握不住,美好的东西总是抓不住,好像有征兆一般,越是想要留住的东西往往都不会太长久。荷西找到新工作,飞往那座岛,飞机刚刚落地,三毛锁了自己的新家便追随过去,住在那个岛上的三毛总是惶恐不安,常常当心荷西。她有种不祥的预感,荷西说要等这段时间结束了就不续约了,可是噩耗随之而来。
从此三毛的流浪生活孤身一人了,结婚前他俩彼此换了心,荷西说我这里有颗黄金的心,给你,三毛带着俩人的心再次流浪。
但愿人长久,念了十二遍,难道就预示着这一切,终究没能长久……
在那样拮据的日子里,荷西和三毛把生活过成诗一般。尽管把赚来的钱花一大半在房租上她还是愿意跟荷西在待在一起,一分一秒也不愿分开。荷西花了一万二为三毛买了手表,六年了终于有块手表了,"以后的一分一秒你都不能忘掉我,让它来替你数。"荷西走过来双手将三毛身后环住。三毛一晚上都在想初遇荷西时小年轻的样子,没想到转眼变成了睡在身旁的亲人,三毛推醒荷西对他告白,结婚六年第一次对荷西说出了“我爱你”。荷西激动的流泪了,俩人还是初恋般的相互爱慕对方。这竟然成了最后的告白。
夫妻的吵架也是一种升温剂,因为荷西的一句“你这个傻女人”激怒了三毛,三毛一把剪刀把头发绞去一大块,一边绞一边哭,荷西出门了,一个漫长的夜晚,三毛一直哭,凌晨荷西回来了,看着绞乱的头发荷西心疼的抱住了三毛。许多人都一样,离开父母之后都想找一位不让自己受委屈的人,三毛对所有人的委屈都能忍,唯独荷西的委屈不能忍,她对荷西不设防,当爱情升华成亲情也许心中的那一点防备心就彻底没有了。
“云在青山月在天”,思念归思念,还有自己的父母牵挂在心,看似平静的三毛并不能放下心中的思念,在大学当过老师之后倾心开始写作,都说那段时间是她的巅峰时期,但那也许在她来说是另一种折磨吧。三毛写作时几本书同时进行,工作量大的吓人,几宿几宿的不睡,停笔的那一刻只给母亲说了一句“送医院”。也许这段时光只是她想换种放式思念荷西罢了,心中岂能忘记那个曾经换了心的男人。
三毛与荷西朋友甚多,不用刻意去交朋友,也会经常有朋友光顾她的寒舍,荷西去了之后很多朋友想要去看望她,只是她觉得心里面安静点用来思念吧。用各种废弃的轮胎、棺材板等材料构建起一件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屋,有他在哪都是家,欢声笑语的六年,荷西初次见三毛父母的可爱情景历历在目,跨国的撒哈拉爱情就是这么纯洁。
台湾与大陆通行之后,三毛开始往西北方向行走,带着流浪的心继续行走,继续流浪……敦煌莫高窟的安静中她会停留几分钟用来思念。
王洛宾的凄苦遭遇让三毛有点同情他,就飞往乌鲁木齐去看望王洛宾,那时他并不知道《橄榄树》是三毛写的,之后慢慢了解了对三毛也甚是崇拜。可能是俩人有点同病相怜的感觉吧,很投缘的他俩谈天论地,但是王洛宾自始至终也不懂三毛,不喜欢媒体的她被公开,流言蜚语散布整个世界,三毛理解一个公众人物的孤独也就不愿意说什么了。三毛的心中充满了爱,充满了善意,流言蜚语并不影响她爱着荷西爱着父母。
不懂的人永远不懂,流浪才是她最终的归宿,敏感的她还是深深念叨着荷西的那般宠爱,直到自缢身亡,也许只有这样对她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
爱她,心疼她,理解她,凄美的爱情,辛苦的一生,你的选择也许是最好的,就请带着您跟荷西的心继续流浪……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