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一下学期的一次平常的线上教学,疫情原因,这是第六次网络英语课程。
语言课最重要的目的是运用语言,今天的话题是关于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老生常谈的话题。多数人从小学时代起,就会被问到,你长大像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同理,这也成为了英语课上最受欢迎的一个话题之一,从小学到大学,这个问题唯一的变化,就是把job这个单词换成了career planning,而问题的答案也随着同学们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现实,现实的让人觉得,这些想法睡一觉就可以实现。
每每被问到这种问题,我总是陷入沉思,开始思考我想要的生活,思考我未来的人设,甚至思考我未来成为这样的人之后会不会快乐,外延越来越广,然后思绪越飘越远,问题被抛之脑后,答案往往石沉大海,心里的海。
也许有人会说,课堂问题不用如此较真,尤其是英语课上的问题,目的主要是为了锻炼口语,锻炼表达能力,随便说说就好。但是随随便便说出去的答案让我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即便没人会特意记忆你的答案,也没人会关心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矫情的想法。
也许是因为太过对自己太过“负责”,或是想要逃避未来,甚至只是因为懒得思考,我至今没有得出属于我的,这个问题的答案。
说对未来没有过幻想是假的,人总会在心情极佳的时候,躺在床上,在快要睡着之前的一段时间里,突然做起一个飘飘然的白日梦,你的大脑没有完全进入沉睡,你是手指依然可以活动,你顺手抱过身边被揉成一团的被子,感受未被身体捂热的那一部分,冰凉的触感让你发出一声叹息,真的舒服。你意识到,你在做梦。
梦里是你所向往的生活,你可以体验千千万万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前一秒还在家中的浴缸泡着澡,后一秒就可以去往极地看冰川雪山,看漫天极光。你可以成为一个表面碌碌无为,在网络世界里叱咤风云的家庭主妇兼小说作者,或者人前光鲜亮丽,事业有成,人后不愿社交,喜欢独处的二次元宅男。人设千千万,你想如何就如何,不用思考是否现实可行,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只是因为你想这样。
你带着美好的幻想渐渐入睡,梦里却见到了你害怕的恐惧的巨大妖怪,张着血盆大口,朝你袭来,不给你逃跑的机会,你眼前一黑。大脑在受到强烈的刺激后,你一瞬间惊醒,伴随着身体的颤动,美好全然不见,只剩下那仿佛还在眼前的充满血腥的嘴所带来的身体上轻微的抖动,以及发现是梦的虚惊一场和麻木。由于尚未睡醒,你没有思考过多,倒头继续睡你的大觉。
再次醒来已是黄昏,你发现,你的大脑都比你现实,你发现你自己潜意识中都不认为那些所谓的美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思考未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从网络上所得知的那些高品质生活也越发没了吸引力,最多心理感叹一番拥有此生活的人何等幸福,再看看评论中一堆人酸溜溜的评语,以及针对这些评语类似于“别人的生活如此高质量是别人自己努力的成果,你们这些杠精就是自己没有还要嫉妒别人”这种的正义回怼,怼的没错,但是突然就觉得这种生活被公之于众后也没有那么令人艳羡,甚至有些俗不可耐……
再后来,我发现,我再也想不到一种我最想要的未来了,哪怕只是想,似乎每一种生活方式都不是那么的令人满意,似乎每一种职业都会变成维持生活的一种工具,哪怕是自己曾经最喜欢的事作为职业,也会在物质的需求下,将对原本喜欢事物的兴致消磨的一干二净,最终变为一种负担。
有这些想法,这些不负责任的消极的想法,和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并不是说我是一个悲观的人,相反,我在与人相处时,所有人对于我的评价都是积极乐观向上的一个孩子,整天嘻嘻哈哈的像个小疯子,这些想法来源于对生活的理想化,和惰性,由于太过不想经历风雨,所以对未知的生活产生的不想涉足的念头,我依旧是一个尚未拥有成熟心智的小女孩。我知道这种想法无法让我快速成长,无法让我脱离父母独立生活,我深知陷在其中的恶劣性,但暂时没有脱离这种舒适圈的方法和勇气,就像太宰治知道自己不应和人群脱离,不应和社会格格不入但却无法改变现状的问题一样,都处于那种自知而无法自我改正的状态。时间长了,我甚至觉得,生活本该如此,不去努力为更好的未来,只应当下过的自在活的没有压力,最终死于安乐,可能都认为理所应当。
英语课于15:00结束,迷迷糊糊的听着课后作业,脑子里还有一些刚刚听到的,同学们对于未来的各色各样的想法,记不起细节,只记得大概,衷心的祝福他们,未来会过得好,也许是自作多情,也是对他们能够拥有美好想法并付出行动的一种尊敬甚至羡慕。
来自一头不愿努力猪猪的胡思乱想。
未来可期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