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一柳繁花读书成长伴读营]打卡作业,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抗暴诗”这一章节里,主要写了东坡先生的一些抗暴诗,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以及王安石变法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即使在天堂一般的杭州,也有暴政的一面。东坡先生作为一名有着忧国忧民思想的诗人,他对王安石变法是反对的,他把对变法的愤怒倾注于笔尖,除了写一些名诗,他还要关注一万多囚犯,这些囚犯因为无力还债、贩卖私盐正待审判,有蝗灾尙待扑灭,有盐渠尙待疏浚,有饥馑尙待调查,这都使得苏东坡不能纵情山水,放肆写诗。
苏东坡把内心的担忧、恐惧、不安、失望寄托于诗中,写成一系列“抗暴诗”,也称之为“讽刺诗”,这些诗歌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具有明确政治指向和社会批判目的的武器。这一系列的抗暴诗,虽然为苏东坡赢得了巨大的民间声望和正直士大夫的尊敬,但也为他埋下了巨大的祸根。
在第十三章节“黄楼”里,主要写苏东坡的一些政绩。在徐州任职期间,也就是他的“黄楼”时期。他踏实做事,兴建工程。在徐州黄河水势上涨时,为劝告百姓,他奋不顾身,抢救城池,这提现苏东坡卓越的政治领导才能和实干精神。洪水退去后,为修建堤坝,上书请求皇帝拨款,同时为加固防御,也是因为喜欢,苏东坡在外围城墙建成一座楼,取名“黄楼”,后来东坡在徐州所做诗歌均列入“黄楼”总集。
“黄”代表水,“黑”代表土,黄土因为具有吸水力量,可以克服水,故“黄楼”命名含有防水之意。黄楼建成举行典礼,全城万人空巷,来参加落成仪式。这一举动让东坡先生受百姓爱戴。
东坡后来名气更大,不仅因为他治河成功,还因为他心系囚犯的健康和福利,他亲身视察监狱,并指定医生救治囚犯,是真正从小事做起,为百姓谋福利。这些举动都足以说明苏东坡是名副其实的好官,受后人尊敬不是徒有虚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