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 如何用仪式感应对失败与挫折
01.今日导读
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遇见你,我是简老师。今天继续为你解读《仪式感》这本书的第四部分内容。
昨天,我们了解到,用仪式感来提升自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仪式感找到生活的节奏感。利用重要的节日营造一种氛围,同时学会让生活变得张弛有度。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仪式感提升自己的执行力,相信自己能够做得更好,让梦想能够实现。再次,我们还可以通过仪式感拉近与他人的距离,让沟通变得更顺畅。最后,我们也可以通过仪式感让自己走出困境,实现更加有效的突破,提升人生境界。
在我们的一生中,总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挫折。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是屈服于困境,不再挣扎,沉沦下去,还是奋起直追,直到实现自己的目标才罢休呢?答案无疑是后者。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遇到被失败困扰的处境时,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才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与困难做斗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02.通过仪式感与失败告别
失败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我们难以从失败的阴影中摆脱出来。正如俗话中常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论是谁,在遭遇到失败的打击之后,确实会变得心有余悸,做什么事都会增加很多顾虑。但如果我们总是沉浸在这种失败的感觉中难以自拔,之后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变得举步维艰。因此,面对失败造成的心理障碍,最好的方式就是选择一个能够与它一刀两断的形式,将自己与过去隔离开来。这个形式完全可以通过仪式感来实现。
我们可以在一个重要的节点,将失败留在过去。一件事情失败了,这件事情就过去了。但我们从这件事情中遭受的心理创伤,却会影响我们今后做事的原则。所以,选择一个你认为重要的日子,把它作为和过去告别的窗口。将那些曾经受到过的伤和心理上的阴影整理一下,留在过去,然后,重整行装,让日子重新变得明媚起来。
就拿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失恋现象来说吧。很多人在失恋后一蹶不振,不仅怀疑自己,也对其他对自己有好感的人产生疑虑。长期沉浸在一种压抑的心理状态中,很容易让自己变得神经质,出现精神疾病。因此,有的心理学家会建议他们寻找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通过发泄情感的方式同过去进行告别。
在一期心理访谈节目中,有一位姑娘因为失恋痛不欲生。她接受了心理专家的建议,在倾诉了心中的苦闷后,将自己关在一间封闭的屋子里,向过去告别。她对着镜子里面的自己说着话,直到将所有的烦恼都说出来,心里变得越来越亮堂了才行。那一天,她边哭边说,似乎将所有的委屈都倾诉了出来。心理专家说:从今天起,我们与过往一刀两断。记住,你是一个全新的自己,要给自己更美好的生活。这段经历给了姑娘很大的心理支撑,她努力让自己保持快乐的心态。慢慢地,她从失恋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谁的一生没有经历过一些失败与挫折呢?关键是我们如何从这样的阴影中振作起来,过好以后的生活。这时,我们需要一把斩断过去与现在的刀,让我们有勇气与过去割舍。而这把刀,也许就是一个简单的仪式,虽然看起来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却会让我们重新振作起精神,继续迎接接下来的困难和挑战。
正如作者所说:“就算一件事情没有抵过挫折而最终走向完结,但仍要认真并怀抱希望地去迎接下一个开始。仪式感正是让我们相信事件的确定性,并让我们产生安全感的工具。”
03.通过仪式感学会自我接受
通过仪式感与失败告别,可以让我们有勇气面对接下来的难题。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如何自我接受。因为有些失败是因为由于自身的失误造成的,但有些失败却是我们无能为力的。对于这种情况,最好的方式不是抵死相争,而是要学会接受失败。接受失败不是向失败认输,或者自甘堕落,而是知道自己在哪一方面确实存在缺陷,从而寻找另外一条路让自己走得更好。接受失败其实就是给自己的心灵松绑,从而让它看到外面更宽广的世界和更美丽的景色。这才是让我们能够变得更幸福的根源。
如今,有很多年轻人经受不住失败的考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或者是自暴自弃。这当然是十分不可取的。当你处在这种状态的时候,实际上,你还是没有正确地看待自己,也没有正确地看待别人。你可能会极力地贬低自己,而另一方面,你又会愤愤不平,觉得所有的人都亏欠了你。因此,这往往会导致两种走向。一种是封闭自己,觉得自己不如人,也就是越来越自卑;另一种是埋怨别人,觉得肯定是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才让自己的处境这么糟糕。
这些想法都不可取,只会让你在失衡的心理天平上越走越远。用仪式感让自己慢慢学会自我接受,才会让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
不知你有没有听说过有关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故事?他是美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总统,在位12年,对美国的发展影响很大。但实际上,他曾经是一个自卑的男孩,一度因为自己的身体残疾而沮丧不已。他不好意思当着同学们的面发言,也很少主动参加班里的活动。
父亲把这件事看在了眼里,非常着急。他想让罗斯福从自卑中走出来,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制造一个与过去分离的仪式,唤醒罗斯福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父亲特地把罗斯福和兄弟姐妹们叫在一起,郑重地交给每人一些小树苗。吩咐他们种下去,将来会看到惊喜。罗斯福并没当回事,直到父亲再次把他们集合到一起。他惊奇地发现,没有被他认真呵护的树苗竟然也发芽了。父亲很严肃地对罗斯福说:生命的力量是顽强的,你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然后,亲手交给罗斯福一本名人传记。让他从那天开始,与过去做个告别。接受自己的不足,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成为名人传记中那样的伟人。
罗斯福的心里很受触动,正是那一次仪式,将他从自卑的漩涡中拉了出来。从那天开始,罗斯福就时刻提醒自己要摆脱过去自卑的阴影,奋起直追,变得越来越优秀。
从罗斯福的故事中,不知你有没有得到些许启发。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关键是我们怎么看待。如果经常觉得自己对生活无能为力,不如学一下父亲教育罗斯福的方法:用仪式跟过去懦弱无能的自己做个告别吧。
04.通过仪式感获得心理支撑
仪式感不仅能让我们与过去告别,接受自我,还能够获得心理支撑,走得更远。无论做什么,只有当我们真正愿意把心思放到里面的时候,才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继续坚持,才会在取得成绩的时候不骄傲。这都需要一种非常纯净的心理状态才能够达到。所以,通过仪式感给自己一种心理上的支撑,我们才会在做事情时心不慌,认真负责地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
通过仪式感,让我们懂得自己想要什么。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心浮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谁都想快速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反而容易迷失了方向,找不到来时的路。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路走得更坚定呢?那就是给自己立下一个目标,它就像是我们前进过程中的一个小灯塔,始终照着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
善于做事的人都喜欢给自己制定一个个小目标。然后在每一个节点,进行总结和清理。接下来,他们会继续再制定,再完成,如此循环,最终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而富有诗意。
举个例子来说,在完成年度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把它切割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就给自己一个小小的犒赏。比如,买一个心仪已久的包,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些小小的仪式感会让我们的生活再次变得活力满满。
如果没有了仪式感,我们常常就会懈怠下来,但通过仪式感让想要做的事情固定下来,你就会产生一种紧迫感,不敢停下来偷懒。
通过仪式感也可以让每天的生活变得有意义。生活有意义吗?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但不管它的意义是什么,我们都需要用自己的心去寻找,去发掘。这就像是我们对于生活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自己把握。
人称最后一个贵族的郭婉莹,即使在被迫害的日子里,也依然要打扮得体,虽然一会儿她就要去打扫厕所。但她觉得,只有自己打扮得像个人,她才能活得像个人。她的生活也才会更有意义。所以,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她依然会保留着一身旗袍,重要的节日会穿上。她也会用陶瓷缸子给自己冲一点咖啡,算是给自己的生活涂上点颜色。正是这种仪式感让她的心在动荡的年代里依然保持着镇定,她也正是凭着这份镇定最终坚持到了冤案被平反昭雪的时候。
与此相同的还有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他在监狱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但他却用坚定的意志坚持了下来。这种坚持的背后是心底对于新生活的向往,而每天在心底给生活一种仪式,正好能够让他们的存在变得有意义。
我们经常会见到有人去世后,家人仍然要摆上碗筷,似乎他们就在身边,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仪式呢。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来纪念已经远离我们,但依然活在我们心中的人。这种通过仪式来实现精神沟通的方式能够带给我们很多心灵上的安慰,也会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人要想获得幸福的生活,必然离不开平和的心态。如果你确实无法说服自己,做到这一点,那不妨用仪式感赋予生活一定的意义。也许它能让你在以后的生活中走得更坚定,也能获得更多心灵上的支撑。
05.知识要点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今天,我们重点讲了运用仪式感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的第二种方法:运用仪式感应对挫折和失败。
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我们总是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失败和挫折在所难免,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沉沦下去是不行的,一味地抱怨也不能拯救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仪式感让自己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振作起来,让生活再次焕发出光彩。
我们可以通过仪式感与失败告别,让失败带给我们心灵上的伤害随着事情的结束而结束;我们也可以通过仪式感学会自我接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知道自己做不好并不代表自己一无是处,因此,重新从其他的方面展现自己;还可以通过仪式感获得心理上的支撑,始终保持一种得之坦然,失之泰然的心态,使生活变得更有滋味。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我们将一起来探索仪式感怎样帮助我们增进感情。恭喜你又让自己进步了一点点。
关键词:仪式感、应对失败、自我接受、心理支撑。
思考与讨论:当你因为一件事挫败感满满的时候,你通常会选择怎么做?有没有哪一次因为仪式感的帮忙走出困境的经历让你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