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偶遇敬一丹

上午冒着北京刺骨的寒风,在北大继续教育学院班主任的带领下前往北京展览馆观看“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散发着智能时代的“味道”。

数字故宫在上周还存在于《国家宝藏》的视频之中,今天就已经触手可及。五年来,一项又一项成就让人目不暇接,除了一阵又一阵的感叹还有来自内心的一次又一次震撼。

博雅塔

北大思想真可谓百家争鸣,昨天下午卢晓东老师的《超越因材施教》谈“中小学打散分班制”,今天下午刘芸杉教授探讨“精约教育”与“博放教育”。今天傍晚五点钟座谈会讨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线研修项目》,六点钟尚俊杰教授分析“游戏化学习”,与此同时,费孝通讲堂刘鸿武老师讲授《求学问道于非洲》,思想模糊了时空的界限。

未名湖

晚上音乐剧《大钊先生》在百年讲堂首映,“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一幕又一幕的情境再现让人泪目,“主义”“信仰”“风骨”“团结”“前行”,北大学子一段又一段动情的唱词与表演再现了大钊先生民族解放事业中的革命精神和人格力量。

《大钊先生》剧照

剧场偶遇敬一丹老师,激动的心情驱走寒流。一丹老师素颜,身着暗红色的羽绒服与同伴走出剧场,她是那样的朴实,如同邻家的大姐,走到剧场门口,一位母亲拉着孩子上前交谈,貌似求合影,一丹老师拒绝了。

她当然有权利拒绝。无论你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崇拜、敬重或虚荣,都与她无关。

我们走在一丹老师的后面,试图听一下她观剧后的感受,或者仅仅是她的声音,我们的距离不足两米,但她和同伴交谈得那样轻,生怕惊扰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她们一行三人密谈着走出北大的南门直到消失在暗黄的灯光中,留给我们一个朦胧的身影和无尽的遐想。

                                  写于2017年12月12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