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模糊理论当中有一个非常美丽的比喻说:“当北京的蝴蝶震动了一下翅膀,将会引起弗罗里达州的一场风暴”。所以我们就聊聊当凌叔华遇见了徐志摩之后,她的命运的蝴蝶翅膀是如何引起一场风暴的。
1924年,二十四岁的燕京大学外文系学生凌叔华,因为共同接待泰戈尔访华,认识了正在失恋的诗人徐志摩,以及北大外文系主任,二十八岁的陈西滢。期间,凌叔华在自家的大宅院里,以自制的鲜花饼、杏仁茶等雅食,以及大家闺秀的优雅谈吐,折服了印度诗人泰戈尔,以及为泰戈尔提供翻译服务的徐志摩和陈西滢。
随后的1924年到1925年间,徐志摩曾给凌叔叔华写了大约七八十封信,平均每两天一封,徐志摩没说他爱凌叔华,这份不说是骨子里的清醒。徐志摩的感情像座活火山,聪慧如林徽茵选择离开,刚毅如陆小曼选择一同埋葬,而滴水不漏的凌叔华选择守望,徐志摩的不说,正顺应了这份守望,也因此有了1925到1926年间,徐志摩两次将私密的日记交给凌淑华保管的情节。
1931年11月16日,徐志摩乘坐的邮政飞机失事,据说徐志摩正是为了听林徽因的演讲而匆忙赶回北平的,徐志摩的遇难使得凌叔华的守望面临着最关键的考验——林徽因和陆小曼双双通过胡适向凌叔华逼要徐志摩的日记,当然,双方都是以日后整理徐志摩文存之必要为籍口的。碍于胡适的面子,凌叔华交出了日记,而结局最终是三输——胡适把日记交给了林徽因,而林徽因抱怨说日记少了最核心的部分,凌叔华却说她交出了全部,而陆小曼没有得到日记的任何一页,但是她很风度的选择了隐忍。
而凌叔华终究因为辜负了守望者的职责,从此失去了平静的人生。
虽然1926年6月,凌叔华先于徐志摩和陆小曼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当然是和非常妥当理性的才子——北大外语系主任陈西滢结为夫妻,但是理智的选择终究不能压制内心的呼唤,林淑华的婚姻并不幸福,距女儿回忆,妈妈常常对她说:“女人最好不要结婚”,而不幸福的婚姻如同催化剂,催化的内心的潜流爆发。
1935年和陈西莹一起迁居武汉的凌叔华,认识了受聘来武大执教的英国诗人朱利安,这个二十七岁的英国诗人仿佛是徐志摩的投射,让林淑华投入了一场不顾一切的恋爱。
这场恋爱的结局是中国式的,也是凌叔华式的,她的才华也好,尊贵也好,爱情也好,终是有理性的底子的。她选择了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而她的英国情人选择了离开,最终死于西班牙的二战战场。
而情人死后,凌叔华选择了流浪,她先后去了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四处执教,期间了出版了英文自传体的畅销书《古韵》。
直到九十岁,林淑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北京,并于六天后去世。
在凌叔华去世之后,女儿终于可以走进母亲的禁区——一间专属的书房,那里一切都井井有条,唯独不见了有关徐志摩的所有的信件、物品,以及只言片语。那份情感,也被整理得干干净净,随之而去了吧!